第111章 鸢婚鸣律合(2 / 3)

加入书签

将木簪插在间,手指轻轻拂过她的鬓角,低声道:“好看。”

虞姬脸颊微红,抬头望他,眼底满是笑意。

周围几个商贩看得直咧嘴,心里暗自嘀咕:“咱项元帅在夫人面前,可真是半点戾气都没了!”

渭水工地上,纪律依旧严明。

一位名叫黑夫的屯长,是韩信麾下得力干将,作战勇猛,管理工地也一丝不苟。

然而,这位铁汉最近却犯了“柔情”

的愁。

他与工地附近村庄一位姓白的寡妇互生情愫。

白寡妇丈夫死于战乱,独自带着幼子,生活艰辛,黑夫常暗中接济,两人渐生情意。

然而,《工赈管理条例》明文规定:“工地役夫、吏员,不得无故夜宿他舍,违者罚。”

这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道鸿沟。

黑夫愁眉不展,几次在韩信巡视时欲言又止。

韩信何等人物,早已察觉。

这日,他召来黑夫,冷着脸问:“何事?”

黑夫扑通跪地,红着脸将实情和盘托出。

韩信沉默片刻,拿起案上一卷《宪章》草案(补充细则尚未正式颁布),翻到关于吏员管理那页,眉头紧锁。

条例是死的,但人情是活的。

他沉吟半晌,忽然提起朱笔,在那条“不得无故夜宿他舍”

的空白处,力透纸背地批了四个字:

“工完可娶。”

然后,他将卷宗递给目瞪口呆的黑夫:“拿去,找里正作保,按乡俗办理。

工期紧,莫误事!”

黑夫捧着那卷宗,如同捧着圣旨,激动得连连叩,飞奔而去。

这事很快传到萧何耳中。

萧尚书气得吹胡子瞪眼,找到韩信:“韩大将军!

你…你岂可擅改律条文牍?!

此风一开,如何得了!”

韩信面无表情:“条例为管理,非为绝人情。

黑夫乃功臣,所求合情理。

此例,可循。”

萧何指着韩信,你了半天,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罢了!

罚酒三升!

下不为例!”

当晚,萧何硬是拉着韩信灌了三升薄酒,韩信面不改色,萧何自己却有点晕乎了。

不过,经此一事,“工地婚假”

作为特例被记录在案,为日后相关律法的完善,提供了第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黑夫与白寡妇,也因此成了“宪章之下,亦有温情”

的一段佳话。

(二)宪章歌大赛

眼见普法歌谣初具成效,张良灵机一动,奏请嬴政批准,在启明城举办了第一届“华夏宪章歌谣大赛”

,并设置了不菲的奖金,鼓励各郡县用本地方言、曲调传唱宪章。

消息传出,应者云集。

大赛当日,元老院前的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先登场的是一群楚地学子,他们将宪章条款融入慷慨激越的楚辞,唱得荡气回肠:“兮!

田授于口,十年而调!

兮!

禁止市易,法网昭昭!”

接着是几位吴越女子,用软糯的越语小调,将枯燥的条文唱得婉转动听,仿佛在诉说情话,听得人骨头都酥了半边。

更有来自北疆的草原汉子,抱着马头琴,用苍凉悠长的胡调,将“自卫不为凶”

唱出了天地辽阔、快意恩仇的意味。

最令人绝倒的,是来自巴郡深山的一个小队。

他们只派出一位干瘦的老农上台,既不唱楚辞,也不歌越调,而是清了清嗓子,仰头出了一声惟妙惟肖的——“喔喔喔——”

鸡鸣!

全场愕然。

紧接着,老农身后那群看似普通的村民,立刻此起彼伏地应和起来,模仿着母鸡“咯咯哒”

、小鸡“唧唧唧”

的声音,交织成一段极具节奏感的“鸡鸣协奏曲”

而在这奇特的“伴奏”

中,老农用川渝方言,节奏分明地念唱起了宪章条文:“天亮了(喔喔喔)——分田了(咯咯哒)——不准卖(唧唧唧)——要自卫(喔喔喔)——!”

这匪夷所思的表演,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