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春蒐假拾光(2 / 3)

加入书签

哈!

韩将军,承让!”

项羽大笑,他虽未擒获,但按约定,先中者胜。

韩信看着远去的马群,微微点头:“大元帅神威,惊散马群,信方能得手。

赌约,信认输。”

项羽一愣,随即笑得更加畅快,用力拍了拍韩信的肩膀(拍得韩信身形微微一晃):“好!

够爽快!

某家麾下儿郎的兵刃,就劳烦韩将军了!”

这场比试,倒比朝堂上的争执更显男儿豪情。

而不远处,虞姬勒住马缰,看着意气风的项羽,嘴角扬起一抹骄傲的笑容。

夜晚的篝火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卸下了官袍和甲胄,人们围坐在一起。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奴工出身、因功晋升的锐士,竟能与度支尚书萧何同饮一碗薄酒。

萧何甚至敲击着带来的瓦缶,合着节奏。

而张良,则取出随身携带的一管篪(古乐器),置于唇边,清越悠扬的乐声便在夜风中流淌开来,与木柴燃烧的噼啪声、远处隐约的虫鸣融为一体,涤荡着白日的喧嚣与疲惫。

项羽与虞姬并肩坐在篝火旁,项羽将烤得喷香的兔肉撕成小块,递到虞姬手中,虞姬则轻声为他擦拭着弓上的灰尘,偶尔低声交谈几句,无需过多言语,却满是岁月静好的温馨。

嬴政没有参与围猎,也没有加入任何一堆篝火。

他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独自在星光照耀下的营地间漫步。

没有侍卫前呼后拥,只有他一个人。

他走过那些歪歪扭扭的帐篷,听着里面传来的官员们关于如何固定帐篷、如何烤焦了猎物的抱怨和笑声,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

在一堆较小的篝火旁,他看到一个须皆白的老兵,正对着火苗出神。

嬴政走过去,很自然地坐在他对面的木桩上。

老兵起初吓了一跳,待看清来人,更是慌得要起身行礼,被嬴政抬手止住。

“老丈是关中人士?”

嬴政随意问道,拿起一根树枝,拨弄着火堆。

“回…回贵人,是。

小老儿原是函谷关的戍卒。”

老兵拘谨地回答。

“函谷关…”

嬴政目光悠远,“那里的春天,来得比咸阳晚些。”

一句话似乎勾起了老兵的回忆,他放松了些,絮絮叨叨起来:“是啊…那时候,守着关隘,苦是苦点。

但每年开春,雪化了,总能看见关墙外石缝里,挣扎着开出第一株野桃花,粉嫩嫩的,看着心里就亮堂…后来打仗,乱了,也不知那株桃花还在不…”

嬴政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帝国的兴衰,文明的更迭,在这老兵的记忆里,不过是一株无关紧要却顽强生存的野桃花。

这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触动人心。

而在另一处,范增的帐篷前,几个好奇的、随父母前来猎场的牧童围着他。

一个胆子大的孩子指着范增摊开的竹简(上面抄录了宪章简化版),问:“老爷爷,这上面写的字,有‘春天’吗?”

范增一愣,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温和笑意,他指着宪章中关于休养生息、鼓励农耕的条款,耐心解释道:“孩子,你看,这里说‘使民以时’,就是告诉做官的人,要按照时节,不能耽误百姓种地、休息。

这,就是宪章里的‘春天’啊…”

三日的“春蒐假”

转眼即过。

最后一天下午,风和日丽。

不知是谁带的头,猎场上空,飘起了各式各样的纸鸢。

有简单的“王”

字鸢,有彩绘的蝴蝶、鹰隼,甚至还有格物院那帮年轻人捣鼓出来的、带着小风哨能出鸣响的“启明灯”

造型纸鸢。

项羽也陪虞姬放起了一只绘着兰草的纸鸢,他牵着线,虞姬在一旁轻轻托举,纸鸢乘风而起,越飞越高,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欢喜。

官员们,士兵们,甚至嬴政、项羽、刘邦等人,都仰头看着。

那些纸鸢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线的另一端,握在每一个放飞它的人手中,无论尊卑。

临行前,所有人再次聚集在最大的篝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