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华夏启明典(1 / 3)
“百工宴”
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渭水河畔回荡,启明城的建设却已以前所未有的度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当最后一块象征着城垣合龙的巨石,在数万民夫和士兵的号子声中,由项羽亲自拉动绞盘安放到位时,整个工地先是一静,随即爆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成了!
这座从毁灭的废墟和阿房宫的残骸上拔地而起的新城,这座融汇了旧秦根基、楚汉活力与百家智慧的都城,终于在这一天,宣告落成!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传遍联邦疆域。
嬴政随即颁下诏令:半月之后,举行“启明大典”
,既是庆贺新城落成,亦是华夏帝国联盟正式立鼎之仪!
全民欢庆,与民同乐!
(一)筹备大典的“甜蜜烦恼”
诏令一下,整个联邦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却也闹出了不少令人莞尔的“甜蜜烦恼”
。
总调度萧何的案头,文书堆积如山。
度支尚书不仅要确保大典各项用度,还要平衡各方诉求。
政务区、学宫区、各大广场的布置,仪仗、宴席、赏赐…每一项都需要精打细算。
“萧尚书!
项大元帅那边报上来,参与阅武的江东子弟兵需新制三千套仪仗铠甲,要镶金边的那种!”
一个属官急匆匆跑来。
萧何眼皮都没抬:“驳回。
告诉他,国库之金,乃民脂民膏,非为炫目。
按标准制式铠甲,擦亮即可。”
属官刚走,另一个又来了:“萧尚书!
沛公…刘副执政说,庆典市集需额外拨款五千贯,用于搭建彩楼、雇佣杂耍百戏,还说…‘气氛搞不起来他负责’!”
萧何揉了揉眉心:“给他三千贯,告诉他,若能用两千贯办出五千贯的效果,剩下的一千贯算他商业部的额外奖金。”
——他太了解刘邦了,不给点甜头,这家伙能想出更多名目来要钱。
典客尚书张良则忙于接待四方来客。
不仅联邦内部的诸侯代表、百家掌门陆续抵达,连刚刚建立联系的瓯骆等百越部落,乃至西域一些小国、草原上一些观望的部族,都派来了使者。
安排馆驿、拟定觐见礼仪、协调各方关系,忙得这位智囊团团转。
最让他头疼的是瓯骆领桀骏,他带了几十个部落勇士,住进驿馆第一件事就是问:“哪里能试你们那种…一下能砸扁铁疙瘩的大锤?(指水锤)”
张良只好哭笑不得地派人带他们去匠作区参观,并严令格物院看好自己的宝贝器械。
庆典仪程的制定,更是引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以范增为的国策顾问团,坚持大典应“依古礼,显庄重”
,主张以祭祀、颂歌、阅武为主。
而刘邦和一部分年轻官员则认为,应该“与民同乐,显活力”
,建议加入百戏、杂耍、甚至民间斗酒等环节。
双方在筹备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
范增吹胡子瞪眼:“成何体统!
邦国大典,岂是市井庙会?”
刘邦翘着二郎腿:“老爷子,光绷着脸有啥意思?老百姓高兴,才是真的好!”
眼看僵持不下,端坐于上的嬴政淡淡开口:“可兼而有之。
阅武显威,百戏呈欢。
至于顺序…子房,你来定。”
张良领命,巧妙地将庄重的立鼎、阅兵放在上午,而将欢乐的游街、市集、百戏放在下午和夜晚,既保全了礼制,又满足了民意,双方这才偃旗息鼓。
然而,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帝国行军总管韩信,被安排代表军方,在立鼎仪式后表简短致辞。
这可难坏了这位“兵仙”
。
让他排兵布阵、奇袭绝杀,他眼都不眨;让他当着数十万人的面念那些文绉绉的颂词,简直比让他去打一场必输的仗还难受。
他拿着张良给他准备的稿子,找到刘邦:“沛公,帮个忙。”
刘邦一看乐了:“韩大将军,也有你求到俺老刘的时候?念个稿子而已嘛!”
韩信面无表情:“要不,换你去?”
刘邦连忙摆手:“别别别,这是露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