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语文课上,现代笔误(1 / 2)

加入书签

盛夏的午后,蝉鸣声如同煮沸的水,顺着木格窗的缝隙汹涌灌入清平村初中二年级(3)班的教室。老旧的吊扇吱呀转动,却吹不散凝滞的热浪。李晓聪用课本扇着风,鼻尖沁出的汗珠滴在《古代诗歌四首》的预习笔记上,晕开一小片墨渍。

讲台上,语文老师陈墨身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握着半截白垩粉笔,正在黑板上书写《望岳》的板书。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吱吱”的声响,扬起的粉尘在光柱里上下翻飞,宛如一场微型的暴风雪。“荡胸生曾云——”陈墨老师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尾音还在教室里回荡,粉笔却在“曾”字的最后一横处突然顿住。

李晓聪下意识地坐直身子,目光紧紧盯着黑板。只见陈墨老师的手腕微微一抖,本应是“曾”的地方,竟出现了一个“层”字。这个在现代习以为常的字,在1982年的课本里根本不该出现!李晓聪感觉心跳陡然加快,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突然攥紧了他的心脏。

“老师……”李晓聪刚要举手,却见陈墨老师已经迅速回过身来。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没了血色:“咳咳,笔误,笔误!”他抓起板擦,动作快得有些反常,匆匆抹去字迹,袖口扫过黑板时,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在深色的中山装上留下一片灰白,如同未化的霜。

坐在最后一排的赵小芸悄悄踢了踢他的凳子,马尾辫随着动作晃了晃:“发什么呆呢?”李晓聪喉咙发紧,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挤出一句:“没事,看错了。”但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扫过教室角落——那里站着戴着草帽的“村民”老张,此刻正低头摆弄竹篮,指缝间若隐若现的金属光泽却暴露了他手中的对讲机。

这反常的一幕让李晓聪心头警铃大作,无数记忆碎片突然在脑海中翻涌。他想起穿越后无数个似曾相识的细节:王伯总在深夜擦拭的银色怀表,那金属的光泽与现代工艺如出一辙;供销社货架上崭新的搪瓷缸,印着的图案在这个年代从未见过;还有陈墨老师讲解古诗时,偶尔会不自觉地蹦出“系统”“优化”这样的现代词汇。

“同学们翻开课后习题。”陈墨老师的声音有些发颤,教案本在讲台上微微抖动,仿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李晓聪翻开课本的动作顿住了,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的纸条上,用钢笔写着“勿信异常,专注学业”,那工整的字迹竟与父亲书房里的字帖如出一辙。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他猛地抬头,正对上陈墨老师复杂的眼神,那目光里有恳求,有焦虑,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歉意,仿佛藏着千言万语。

就在这时,教室后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裹着热浪涌进的,是满脸通红的“村会计”老李。他怀里抱着的账本歪歪斜斜,脚步虚浮,却在靠近讲台时“不小心”撞翻了粉笔盒。五颜六色的粉笔滚落在地,在寂静的教室里发出清脆的声响。陈墨老师弯腰去捡的瞬间,老李迅速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声音小得如同蚊虫的嗡鸣。

李晓聪眯起眼睛,凭借着在穿越前打游戏锻炼出的敏锐观察力,看见老李藏在袖中的手握着张字条,上面隐约印着“紧急预案启动”字样。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停了,空气仿佛凝固,整个教室陷入一种诡异的死寂。他突然想起抗洪时周富贵说过的话:“那晚你指挥完,村长偷偷在电台里喊‘任务完成’,可咱们村根本没通电台……”

“李同学,你来朗读最后一段。”陈墨老师的声音惊得李晓聪浑身一颤。他起身时太过仓促,带翻了凳子,在刺耳的声响中,瞥见窗外闪过几道黑影——是平日里总在村口晃悠的“货郎”,此刻正端着造型奇特、类似猎枪的器械,枪口对准了教室,黑洞洞的枪口仿佛一只吞噬一切的巨兽之口。

“岱宗夫如何……”李晓聪的声音发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的目光扫过黑板上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那八个字的笔迹,竟和自家别墅书房里父亲的书法作品分毫不差。

讲台上,陈墨老师的目光不时瞥向窗外,手指紧紧攥着教案本,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发白。教室里的空气愈发沉重,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身上。李晓聪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一种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嗡嗡”声从窗外传来,细若游丝,若不是李晓聪神经紧绷,几乎难以察觉。他下意识地转头,却见一道细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