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居民沟通,统一战线(1 / 3)

加入书签

八月的骄阳如同烧红的烙铁,悬在头顶肆意炙烤。山间村落的石板路泛起袅袅热浪,踩上去仿佛能听见细微的“滋滋”声。李思成的藏青中山装早已被汗水浸透,深色的汗渍在布料上晕染出不规则的地图,手中两盒桂花糕的油纸包装,也被热气蒸得发软,渗出点点油渍。黑燕背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补丁摞着补丁的工装裤下,小腿被蚊虫咬得红肿,她一边走一边用树枝拍打着裤腿;张明远抱着一摞照片,额头的汗珠不断滴落在照片边缘,他只能时不时用袖口胡乱擦拭。三人的脚步扬起阵阵尘土,惊得路边草丛里的蚂蚱像被点燃的爆竹,噼里啪啦四处乱蹦。

“李总,前面就是陈阿公的家。”黑燕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指腹在脸上留下一道泥印,帆布包上褪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被汗水洇得模糊不清,“这老爷子当过民兵队长,当年修水库炸石头,他一人扛着两箱炸药,在齐腰深的急流里来回穿梭,愣是没皱过一下眉头。后来村里闹山火,也是他带着人冲进火场,救回了十几条性命,可自己后背却被烧得没一块好皮。”她的声音里满是敬佩,正说着,远处木屋传来“咚咚”的劈柴声,每一下都震得空气嗡嗡作响,在闷热的午后更添几分雄浑。

李思成望着屋檐下那几串被阳光晒得油亮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得仿佛随时会迸裂,想起儿子李晓聪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别墅里,对着空运来的澳洲龙虾挑三拣四,最后嫌弃地推到一边。那时的孩子,哪里懂得粮食要经历多少烈日暴晒、汗水浇灌,才能从一粒种子长成眼前的模样。他深吸一口气,喉咙里满是滚烫的暑气,伸手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门轴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刺耳。

院子中央,白发苍苍的陈阿公正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每一道皱纹里都嵌着经年累月的风霜。他挥舞着斧头,肌肉如老树盘根般虬结,豆大的汗珠顺着脊梁沟往下淌,滴落在干燥的泥土地上,瞬间化作一小片深色。斧刃劈开潮湿松木的瞬间,溅起的木屑像金色的流星,在刺目的阳光下划出短暂而耀眼的弧线。老人察觉到动静,眯起眼睛打量他们,浑浊的眼珠里透着警惕,腰间褪色的牛皮烟袋随着他粗重的喘息微微晃动:“又是来劝我别乱跑的?我这两条腿在这山里丈量了六十年,哪条沟哪道坎我闭着眼都能摸清楚,凭啥现在要给我划个圈,把我当笼子里的鸟关着?”

李思成弯腰捡起地上几片卷曲的枯叶,指尖触到石缝里被晒得发烫的青苔,那青苔边缘已经微微发焦。“阿公,您瞧这漫山的茶树,叶子都被晒得打了卷。要是现在施上化肥,虽说当下看着长得郁郁葱葱,可根系却会变得脆弱不堪,来年一场寒霜,就全完了。”他从张明远手中接过照片,画面被阳光照得微微发亮,穿着蓝布衫的孩子们正端坐在老式教室里,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他们认真的脸庞上,手中的算盘珠子拨弄出清脆的声响,“这些孩子就像刚冒尖的茶苗,得在纯净的环境里,慢慢扎根,才能长出最香的茶叶。”

陈阿公“哼”了一声,将斧头狠狠楔进木桩,震得墙根下那口腌菜坛子嗡嗡作响,坛沿的盐水都跟着晃荡起来:“少跟我扯这些弯弯绕绕!眼瞅着快立秋了,镇上茶馆要办‘秋茶品鉴会’,我跟老伙计们约好要去评评茶、唠唠嗑。难不成要我天天对着这四面墙,把自己憋出病来?”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在粗布衫上用力蹭了蹭,袖口露出半截褪色的红袖章,边角已经磨得毛糙,那是他年轻时最引以为傲的勋章。

李思成忽然瞥见院角堆着的旧木箱,箱盖上用红漆写的“备战备荒”四个大字虽已斑驳脱落,却依旧能看出当年书写时的苍劲有力。他心中一动,伸手从口袋里掏出枚泛黄的军功章,这是他特意托人仿制的1979年纪念章,边缘还留着手工打磨的痕迹:“阿公,我父亲也曾是军人,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他常说,有些东西比命还金贵,值得用一生去守护。”他的声音忽然哽咽,想起儿子把限量版球鞋随意踩进泥坑,只为了拍张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炫耀,“我儿子被娇惯得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再这么下去,他这辈子就真的毁了......”

老人的烟袋停在半空,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丝涟漪,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这时,里屋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拄着枣木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