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着装定制,特色凸显(2 / 3)
“停!”李梅快步走到墙边,一把扯下墙上的老照片。那是1982年劳模表彰大会的留影,工人们穿着宽松挺括的制服,胸前别着搪瓷像章,眼神坚定而自豪。“看到没?衣服要能塞进两个拳头!”她抓起粉笔在案板上画下新的剪裁线,粉尘扑簌簌落在发梢,“八十年代物资匮乏,衣服讲究的是实用耐穿,不是为了好看!今晚必须出十件合格样衣,做不完谁都别想走!”她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深夜的服装厂活像座熔炉,电风扇转出的全是热风,吹在身上黏糊糊的,没有一丝凉意。李梅捏着刚熨烫好的学生校服,指尖被电熨斗烫出红痕,钻心地疼。淡蓝色的确良布料上,校徽刺绣歪歪扭扭,金线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与她想象中八十年代质朴的刺绣大相径庭。
“这哪是八十年代的绣法?”她咬着牙,扯断线头,丝线缠在指甲上生疼,“得用十字绣,针法要像老辈纳鞋底那样扎实。八十年代的绣品,一针一线都透着朴实劲儿,哪有这么花里胡哨的?”
角落里,绣娘周姨突然把绷架一摔,发出“哐当”巨响:“我干了三十年刺绣,从没听过这种要求!现在都流行法式蕾丝,精致又优雅,您偏要搞土气的十字绣,这不是开倒车吗?依我看,您就是不懂时尚,瞎指挥!”她脖颈的青筋随着怒吼突突跳动,满脸的不服气。
李梅突然从帆布包掏出本泛黄的《服装裁剪手册》,纸页间夹着的干枯槐花簌簌飘落。她轻轻翻开书页,声音发颤:“1982年,我母亲就是用这种针法绣的嫁衣。”她的指尖抚过书中褪色的插图,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母亲坐在窗前,借着昏暗的灯光,专注刺绣的场景,“您知道吗?为了还原这套校服,我们跑遍了七个旧货市场找布料,连染布的植物染料都是从深山里采的。每一块布料,每一根丝线,都来之不易。”说到这里,她的眼中泛起泪光。
周姨的剪刀“当啷”落地,在寂静的车间激起回响。她盯着李梅磨出血泡的手指,心中一阵触动,突然抓起绣针:“给我拿靛青线,今晚老婆子拼了!就冲您这份执着,我也得把这十字绣绣出个样子来!”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满载成衣的货车缓缓驶进穿越乡镇。李梅掀开油布的瞬间,晨风卷着新布特有的草木香扑面而来。学生蓝白校服、教师灰布中山装整齐码放,每件衣服口袋里都藏着张泛黄的“八十年代”购物小票——那是李梅连夜用旧打印机伪造的细节,为的就是让一切更加真实。
“李姐!王氏集团又搞鬼了!”黑燕骑着二八自行车,一路疾驰而来,车铃叮当作响。她满脸焦急,手机屏幕上,某社交平台正疯传“穿越乡镇服装抄袭”的帖子,配图竟是服装厂废弃的化纤样衣,评论区骂声一片。“他们买通了内部人员!现在舆论对我们很不利,怎么办?”黑燕急得直跺脚,帆布鞋踩碎了路边的野菊花。
李梅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望着远处操场上试穿新衣的学生。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转着圈,蓝裙扬起时露出手工缝制的棉布内衬,针脚细密得如同夜空的星子。她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通知法务部,准备起诉。敢动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衣服,我让他们付出代价!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先在社交平台发布服装制作的全过程,让网友看看我们的用心!”
就在这时,教学楼顶突然传来惊呼。几个调皮学生为抢最后一件白衬衫,竟把衣服甩到了旗杆上。李梅二话不说,踩着砖墙上的爬山虎就往上攀。粗糙的墙面摩擦着她的手掌,粗布与墙面发出“刺啦”声响,掌心火辣辣的疼,但她咬牙坚持。当她扯下衣服时,低头望见孩子们崇拜的目光,忽然想起儿子——那个总把名牌校服改得破破烂烂的叛逆少年。
“同学们,”她抖开微皱的衬衫,布料上的槐花香混着汗水味,“这衣服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穿上它,就要记得八十年代的人是怎么踏踏实实过日子的。那时候没有奢华的面料,没有时尚的设计,但有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希望你们能珍惜,能从这一件件衣服中,学到坚韧和勤劳。”
风掠过她汗湿的鬓角,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是环境整改组在庆祝排水管改造完工。暮色四合时,李梅站在仓库门口清点库存。月光透过木窗洒在成排的解放鞋上,橡胶与帆布的混合气息里,她仿佛看见儿子穿着这套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