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语言交流,重现旧貌(2 / 3)
这儿的红糖可是纯正的土法熬制,甜着呢!来上半斤,回家冲碗糖水,那滋味儿,保准让您忘不了!”他摇头晃脑的模样,逗得台下的村民们哄堂大笑,茶馆里的竹椅跟着“吱呀吱呀”摇晃。
诊所里,白大褂的医生正给病人看病,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哗哗”响。“大夫,我这嗓子疼得厉害,您快给开点‘特效药’,最好能‘秒好’!”病人捂着喉咙,眉头紧皱。周鹤龄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秒好?1982年可没这说法!得说‘大夫,我这嗓子肿痛,劳您给开些药,吃了能赶紧见好’!”医生和病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诊所里的老式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仿佛也在为这突然的纠正而惊讶。
学校教室里,阳光透过木制的窗户,在课桌上洒下一片片光影。“老师,这道题我‘躺平’了,不会做!”有学生趴在桌上,一脸无奈。正在巡查的周鹤龄推了推眼镜,“躺平?1982年的学生遇到难题,该说‘老师,这道题俺弄不明白,您给指点指点’!”老师赶紧点头,重新给学生讲解题目,粉笔在黑板上“哒哒”作响,和窗外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
村民王婶家里,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做针线活,老式缝纫机“哒哒哒”地运转着。“李姐,你看我新买的这衣服,是不是‘绝绝子’?”其中一位妇女举起衣服,满脸得意。“啥绝绝子?”周鹤龄背着手走了进来,“要说‘李姐,你瞅瞅我这件新衣裳,好看不’!”妇女们都笑了起来,手里的针线活也没停下,阳光从窗缝里钻进来,照在她们的笑脸上。
可一到实际应用,问题又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学校食堂窗口前,打饭的队伍排得老长,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晒着,地面升腾起阵阵热浪。阿姨看着面前眼巴巴等着饭菜的学生,热情地吆喝起来:“同学,今天的红烧肉老香了,炫不炫一碗?管饱!”
“‘炫’是什么新词?”周鹤龄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举着录音笔冲上前,活像个逮住小偷的警察。食堂的排风扇“嗡嗡”作响,吹得墙上的菜单纸哗哗翻动。“1982年要说‘同学,尝尝这红烧肉,肥瘦相间,香得很!管够,吃饱了好念书!’”阿姨吓得吐了吐舌头,赶紧跟着学了一遍,周围的学生们也跟着笑作一团,笑声在食堂里回荡。
更棘手的是,王氏集团又在网络上搞起了破坏。他们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篡改了培训音频,把原本的方言教学换成了夸张的搞笑段子。傍晚,当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借着昏黄的灯光跟着播放的音频学说“咱这玉米饼,那叫一个‘炸裂’”时,天边的晚霞像被泼了墨,红得刺眼。直播间瞬间涌入大量嘲讽的弹幕,“哈哈,这穿越乡镇太搞笑了”“说好的还原八十年代,结果成了喜剧现场”之类的评论铺天盖地,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村民们尴尬的脸上。
“李总,网络舆论又炸锅了!”黑燕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窗外的雨不知何时下了起来,“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屏幕上满是“穿越乡镇成笑话现场”的热搜,刷新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电脑主机“嗡嗡”的运转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
李思成盯着手机,眼神冰冷如霜,窗外的闪电照亮了他阴沉的脸。突然冷笑一声:“跟我玩阴的?”他转身对张明远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厉,桌上的台灯在他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通知下去,明天举办‘八十年代语言擂台赛’。让专家当评委,全程直播对决!我倒要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语言王者!”此时,一声炸雷在天际响起,震得窗户“哐哐”直响。
擂台赛当天,乡镇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炽热地洒下来,晒得地面发烫。第一个上台的是茶馆老板娘刘翠花,她穿着藏青色的确良衬衫,手里攥着块花手帕,扭着腰肢走到台前。阳光照在她身上,把衬衫照得微微发亮。“他大哥,今儿个天气闷热,来碗凉茶解解暑?我这凉茶,放了薄荷、甘草,透心凉!喝完保准让您浑身舒坦,干活都更有劲了!”她的语气软糯,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台下的周鹤龄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胡子都跟着欢快地抖动,周围观众的草帽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学生代表小林也不甘示弱,“啪”地一个立正,模仿起电影里的小战士,声音洪亮。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但他依然站得笔直,胸脯挺得高高的。“报告老师!今天的作业,我保证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