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组建团队,攻克难题(1 / 3)

加入书签

暮春的雨丝如银针般斜斜洒落,穿越乡镇的青砖黛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老槐树的新叶被雨水冲刷得愈发翠绿。八米高的围墙上,碎玻璃与铁丝网在雨雾中泛着冷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坚韧与不易。指挥部屋檐下,雨水顺着青瓦的沟壑汇成细流,噼里啪啦砸在青石板上,溅起朵朵水花。李思成手扶廊柱,望着远处被雨水打湿的教学楼,金丝软甲下的心跳愈发沉重。薪资谈判的艰难、王氏集团的恶意阻挠,如同巨石般压在他心头,而此刻,他必须破局。

“李总,人都到齐了!”张明远骑着二八自行车疾驰而来,车轮碾过积水,激起半人高的水花。车筐里的搪瓷缸随着颠簸叮当作响,雨水顺着他的草帽边缘不断滴落,在工装裤上晕开深色的水渍,“这次请来的可都是‘狠角色’,有教育界的‘活化石’,也有人力资源圈的‘猎头之王’!”

推开指挥部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煤油味与纸张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七盏煤油灯错落悬挂,昏黄的光晕在墙壁上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八仙桌旁,七道身影或坐或立,神情各异。正中间白发苍苍的老者轻抚着山羊胡,身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衣襟上别着枚褪色的校徽,校徽边缘的铜锈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正是曾编写八十年代中学教材的教育泰斗顾文渊;左侧戴着金丝眼镜、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腕间的百达翡丽手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便是猎头界声名赫赫,素有“金算盘”之称的赵启铭;而右侧身着藏蓝色工装、背着帆布包的年轻女子,眼神灵动,发梢还沾着雨珠,她是近年来在教育史学界崭露头角的新锐学者苏晴。

“各位,深夜相邀,实在抱歉。”李思成抱拳行礼,腰间的黄铜怀表随着动作轻晃,表盖内侧李晓聪幼时的照片若隐若现。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凝重,“想必大家已听闻穿越乡镇的困境。王氏集团从中作梗,师资招募屡屡受挫,薪资谈判更是难如登天。今日请诸位来,便是要共商破局之策。”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叠被汗水浸湿的简历,重重拍在桌上。

顾文渊轻咳一声,声音虽苍老却透着威严。他缓缓起身,从帆布包中取出本泛黄的教案,纸张边缘已微微卷起,布满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痕迹,“李总,老朽研究教育数十载,深知教学理念之争,实乃根源所在。”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教案,仿佛在抚摸久别重逢的老友,“那些名师习惯了现代教学设备,对复古模式心存疑虑。这是我1982年在西南山区任教时的手稿,那时没有电子白板,没有智能教具,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却也教出了不少考上重点大学的栋梁之材。我们需让他们明白,教育的核心从来不在工具,而在人心。”

赵启铭推了推眼镜,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他从公文包掏出一叠装订整齐的文件,封面上“三重激励计划”几个烫金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顾老所言极是。但光讲道理可不够,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诱饵’。”他的手指划过文件,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我连夜制定了此计划:其一,‘时光勋章’,凡任教满一年者,可兑换全球顶尖教育研讨会名额,与各国教育专家交流;其二,‘未来基金’,老师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我们全包;其三......”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众人,“便是李总手中那枚能破现代科技的‘神农码’,若有人能助我们抵御王氏集团攻击,此码可作为重赏!”

话音未落,黑燕突然撞开门冲入屋内,皮衣上的雨水不断滴落,在地面汇成小水洼。她的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焦急,“李总!王氏集团又在暗网散布谣言,说咱们这是‘教育骗局’,还伪造了家长联名信!”她将平板电脑重重拍在桌上,屏幕上满是恶意抹黑的言论,配图竟是经过pS的乡镇破败景象,“他们还雇佣水军带节奏,现在网上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苏晴皱起眉头,指尖快速划过屏幕,仔细查看那些谣言的传播路径。她突然眼睛一亮,从帆布包取出一卷老照片,照片边缘微微泛黄,“他们这是想从舆论上击垮我们。不过,或许我们能反其道而行之。”她将照片在桌上铺开,画面中,八十年代的学生们在田间地头学习,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我们可以打造‘时光直播’,24小时不间断展示乡镇的教学日常,用真实打破谣言。我还认识不少研究八十年代教育的学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