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责任与坚守 x33yq.org(1 / 2)
阿竹听得入了迷,眼中满责任与坚守是敬佩:“那一定很辛苦吧?”
“辛苦是肯定的,但当你能准确分辨出每一种药材,并用它们治好病人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苏瑶的眼神变得坚定,“有一次,村里有个孩子得了急病,高烧不退,当时村里的老郎中都束手无策,我师父根据孩子的症状,判断需要用紫花地丁来清热解毒。可当时药庐里的紫花地丁刚好用完了,她只能带着我去后山找,当时天色已晚,又下着小雨,很多植物都被雨水打湿,难以分辨。我师父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摸了几株相似的植物根茎,就准确找到了紫花地丁,回来后熬成药汤,孩子喝了之后,高烧很快就退了。”
阿竹听得心潮澎湃,她低头看着手中的两段根茎,忽然觉得它们不再是普通的药材,而是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宝贝。“难怪您说哪怕只剩根茎也要能分辨,原来有这么多门道,还关系到治病救人的大事。” 她握紧了手中的根茎,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我以后一定要更认真地学习,把这些知识都记牢,不能有半点马虎。”
苏瑶看着她坚定的模样,心中十分欣慰。她伸手拿起阿竹的笔记本,翻到记录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的那一页,看着上面详细的标注,从断面特征到质地、气味,再到与相似药材的对比,记录得十分全面。“你记得很详细,这样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根茎,就不会混淆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学习辨识药材,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还要多实践。以后我们去后山采药时,我会让你多摸摸、多闻闻不同的药材根茎,慢慢积累经验,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熟练掌握。”
“好!” 阿竹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期待。她将笔记本小心翼翼地合上,放在竹案的一角,然后重新拿起一株新鲜的紫花地丁,开始仔细检查。这一次,她不仅查看叶片和茎秆,还特意摸了摸根茎的质地,闻了闻气味,将学到的知识一点点运用到实践中。阳光依旧温暖,药香弥漫在空气中,竹案上的两抹身影专注而认真,偶尔传来苏瑶耐心的讲解和阿竹恍然大悟的回应,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充满希望的画面。阿竹知道,在苏瑶的指引下,她正一步步走进药材的奇妙世界,每一次细微的发现,每一次知识的积累,都在让她离成为一名合格药师的目标更近一步,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药材,也在她心中渐渐变得鲜活而重要,因为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希望,还有一代代药师传承下来的责任与坚守。
苏瑶笑着回到分拣的活计上,药刀在她手中灵活转动,很快就将一株紫花地丁处理干净:“认药就像认人,既要记模样,也要识性情。紫花地丁性子烈,清热解毒的力道猛,治疔疮要生用;蒲公英温和些,晒干煎服能消痈肿,根和叶的药效还不一样。” 她拿起株蒲公英,从茎部折断,乳白色的汁液立刻渗出,“你看这汁液,沾到皮肤会有些痒,但入药能散结。”
阿竹连忙凑过去细看,蒲公英的断口处,汁液像凝住的乳汁,顺着茎秆缓缓流下。她想起阿石说过松鼠爱吃紫花地丁的种子,忍不住问道:“苏瑶姐,药材的种子也能入药吗?”
“当然。” 苏瑶从药柜底层取出个陶罐,倒出些细小的褐色种子,“这是去年收的紫花地丁种子,春天撒在药圃里能发芽,入药则能清热解毒,比全草的力道温和些。” 她抓起一把种子递给阿竹,“你摸摸,它的种子带着细小的绒毛,风一吹就能飘很远,所以溪畔、山脚到处都能见到紫花地丁。”
阿竹摊开手心,种子落在掌心轻得像羽毛,绒毛蹭得皮肤微微发痒。她忽然想起昨天陈婆婆说的阴虚咳嗽,又问道:“那山麦冬的种子也能种吗?您上次说它炮制要讲究火候,种子种出来的和野生的药效一样吗?”
“略有不同。” 苏瑶将分拣好的紫花地丁推到一旁,又拿起筛子中的野菊花,“野生山麦冬生长年份久,根须更肥厚,药效也更足;家种的要三年以上才能入药,但产量稳。炮制的火候对两者都重要 —— 蒸的时候要用中火,蒸到根须透心但不软烂才正好,过火就成了炭,药性全失。” 她边说边将野菊花放进石臼,轻轻捣了几下,“这野菊花要阴干后再焙烤,去掉苦涩味,泡茶才好喝。”
石臼与花瓣摩擦的轻响,混着炭笔的 “沙沙” 声,在阳光里流转。阿竹忽然注意到案角放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