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久违的温暖(1 / 2)

加入书签

阿芷睁开眼睛,嘴角依旧带着笑容。她靠在墙壁上,心里满是期待。她真的很想快点到周末,既能去楼顶帮陈奶奶打理菜园,学习种西红柿的技巧,又能品尝到陈奶奶亲手做的红烧肉,和他们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家常。那种温馨的场景,是她在这座陌生城市里,一直渴望的温暖。

她走到沙发旁,拿起手机,想给陈奶奶发一条信息,告诉她自己很期待周末的红烧肉。可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许久,又慢慢放下了。她想,还是等到周末见面的时候,再亲口跟陈奶奶说吧,那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阿芷关掉客厅的灯,只剩下卧室门口的小夜灯还亮着微弱的光。她走进卧室,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依旧浮现着西红柿成熟的画面,还有陈奶奶做红烧肉的场景,那些画面像一个个甜蜜的梦,让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真的吃到了陈奶奶做的红烧肉,味道和想象中一样美味,身边还有陈奶奶和李建国的欢声笑语,温暖而幸福。

阿芷蜷缩在柔软的被窝里,窗外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在床单上投下淡淡的光影。她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一个念头:这份温暖从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她和陈奶奶之间双向奔赴的结果。就像春播秋收,她在陈奶奶最脆弱的时候种下了关怀,如今也收获了足以温暖整段岁月的情谊。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医院的病房。作为一名护士,阿芷早已习惯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记得上个月有次值夜班,急诊室一下子接收了三位车祸伤员,她从晚上十点忙到凌晨四点,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紧绷的 N95 口罩,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流,浸湿了内层的手术帽。最忙碌的时候,她一手拿着输液器,一手记录着病人的生命体征,耳边还响着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和家属焦急的询问声。等到所有病人都安置妥当,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她摘下口罩,才发现脸颊上勒出了两道深深的红痕,用手一碰就疼。

更让人疲惫的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理上的消耗。有位患抑郁症的阿姨,每次输液时都会突然情绪崩溃,一边哭一边说 “活着没意思”。阿芷只能放下手里的工作,坐在病床边耐心安抚,握着阿姨冰凉的手,听她倾诉生活的苦楚。有时候阿姨会说些消极的话,甚至拒绝治疗,阿芷就要一遍遍地解释治疗方案,用自己见过的康复案例鼓励她。有一次,阿姨情绪激动地把水杯摔在地上,碎片溅到了阿芷的脚踝,划出一道小口子。她没顾上处理伤口,先蹲下来收拾碎片,继续轻声细语地开导阿姨,直到阿姨的情绪渐渐平复。那天下班后,她看着脚踝上渗血的伤口,突然觉得特别委屈,蹲在医院走廊的角落里偷偷抹了眼泪。

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的笑容,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会烟消云散。上个月,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因为肺炎住院,刚入院时因为害怕打针,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阿芷每次给小男孩输液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卡通贴纸,温柔地跟他说:“小朋友,你看这只小熊多可爱呀,只要你勇敢一点,输完液姐姐就把贴纸送给你好不好?” 慢慢地,小男孩不再害怕她,每次看到她来病房,都会主动伸出小手。出院那天,小男孩特意把一幅画送给阿芷,画上是一个穿着护士服的小姐姐,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 “谢谢”。阿芷把画贴在护士站的墙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而陈奶奶,更是让她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第一次见到陈奶奶是在去年冬天,陈奶奶因为突发心脏病住院,刚入院时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眼神里满是无助和恐惧。她的儿子李建国工作忙,不能时刻陪在身边,陈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病床上发呆,看着窗外的落叶默默流泪。阿芷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每次去病房换药,她都会多停留一会儿,跟陈奶奶聊聊天,问问她想吃什么,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有一次,陈奶奶因为担心医药费,情绪特别低落,跟阿芷说:“姑娘,我这病是不是治不好了?要是太花钱,我就不治了,别给建国添麻烦。” 阿芷听了心里酸酸的,握着陈奶奶的手说:“陈奶奶,您别担心,您的病情现在很稳定,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康复的。医药费的事,您跟李大哥再商量商量,肯定能解决的。您要是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 从那以后,阿芷每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