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精准无误(1 / 2)

加入书签

午后的阳光透过老式木窗,在浅米色的书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墨香与檀香混合的气息 —— 那是苏瑶案头常年燃着的沉香,说是能让人在研习医理时心神安定。阿芷坐在书桌一侧的藤椅上,膝头摊着一本米白色封面的笔记本,封面上用银线绣着几株简约的艾草图案,那是去年她拜师时,苏瑶亲手为她挑选的。此刻,她握着钢笔的手忽然顿住,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墨渍在洁白的纸页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圆点,像一粒落在宣纸上的墨珠。

她轻轻蹙了蹙眉,似乎觉得单纯用文字记录 “开天门” 手法的经络走向,始终少了几分直观感。停顿片刻,她抬手将落在脸颊旁的一缕黑发别到耳后,露出小巧的耳垂上戴着的一枚银质艾草耳钉 —— 那是她考取中医推拿资格证时,苏瑶送她的礼物。随后,她俯下身,拉开书桌下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浅灰色的笔袋。笔袋的拉链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木质算盘挂坠,那是她祖母留下的旧物,祖母曾说,学医如算数,每一步都要精准无误。

阿芷打开笔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支彩色铅笔,笔杆上用标签纸标注着颜色与用途:“朱红 —— 经络主色”“靛蓝 —— 辅助经络”“明黄 —— 穴位标注”…… 这些都是她根据苏瑶的授课笔记整理分类的。她指尖轻轻拂过笔杆,最终停在一支朱红色的铅笔上,这支铅笔的笔芯已经用得有些短了,笔杆上还留着她反复摩挲的痕迹 —— 这是她第一次绘制经络图时用的铅笔,当时苏瑶手把手教她勾勒督脉,说督脉为 “阳脉之海”,是中医推拿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经络之一。

她握着朱红色铅笔,笔尖轻轻落在笔记本的空白页上。先是微微侧着头,目光在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在心中勾勒出人体头部的轮廓比例。随后,她手腕轻转,铅笔在纸上划出一道流畅而简洁的弧线,从额头上方的发际处开始,一直延伸到下颌处,线条粗细均匀,弧度自然,仿佛不是用笔画出,而是沿着人体的生理曲线自然流淌而成。这看似简单的一笔,背后是她无数次对着人体模型练习的结果 —— 刚开始学习绘制经络图时,她总是掌握不好头部轮廓的比例,苏瑶便让她拿着小镜子对着自己的脸观察,从发际线到眉弓,从眉弓到下颌,一点点测量距离,直到每一笔都能精准还原人体结构。

勾勒完头部轮廓,阿芷抬手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后重新握住朱红色铅笔,开始标注督脉的位置。她的笔尖在额头正中线处轻轻一点,随后缓缓向下移动,沿着鼻梁上方、鼻尖、人中,一直延伸到下颌下方的颈部。每移动一段距离,她便会停顿一下,用铅笔在相应的位置画一个小小的圆圈,圆圈大小均匀,间距适中,恰好对应着督脉上的关键穴位。标注到印堂穴时,她特意放慢了速度,笔尖在圆圈内轻轻画了一个十字,随后在圆圈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写下 “印堂穴” 三个字,字体工整秀丽,笔画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写完后,她还特意低头看了一眼放在桌角的《针灸大成》,确认穴位名称与位置无误 —— 这是苏瑶教她的习惯,无论多么熟悉的知识点,都要随时核对典籍,避免出现偏差。

标注完印堂穴,她继续向下移动笔尖,依次标注出水沟穴(人中穴)、兑端穴、龈交穴。每标注一个穴位,她都会在旁边用小字写下穴位的主治功效:“印堂穴 ——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水沟穴 —— 急救要穴,主治昏迷、晕厥”…… 这些文字都是她根据苏瑶的讲解与自己的实践经验整理的,有些地方还用水彩笔标注了重点符号,比如在 “急救要穴” 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提醒自己这个穴位的重要性。

督脉标注完成后,阿芷将朱红色铅笔放回笔袋,转而拿出一支靛蓝色的铅笔。这支铅笔的笔芯比朱红色铅笔稍细一些,是她专门用来标注辅助经络的。她握着靛蓝色铅笔,目光落在头部轮廓的眼角外侧,这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处。她先在眼角外侧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圈,标注出 “睛明穴”,随后笔尖沿着头部两侧向后移动,经过太阳穴、耳后、颈部,一直延伸到肩部。与标注督脉时的沉稳不同,标注足太阳膀胱经时,她的笔尖移动速度稍快一些,因为这条经络在头部的走向相对曲折,需要更快的手腕转动来保证线条的流畅。

在标注太阳穴时,她特意将圆圈画得比其他穴位稍大一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