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股暖意(1 / 2)

加入书签

夜风渐柔,月光将卧房的地面铺成一片浅浅的银滩,檐角的铜铃声也渐渐放缓了节奏,像是怕惊扰了这深夜里的宁静。苏瑶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山林里若隐若现的轮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明日的行程。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济世观的灯火会和往常一样,在天刚蒙蒙亮时就点亮,而她和弟子们的脚步,也会循着晨光,踏上新的行医之路。

她轻轻抬手,指尖触碰到衣襟内侧挂着的玉珏。那是一块温润的白玉,形状是简单的莲叶样式,边缘被岁月打磨得格外光滑,贴在胸口,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暖意。这是师父临终前交给她的,当时师父的手已经有些颤抖,却依旧紧紧握着她的手,将玉珏放在她掌心:“瑶儿,这块玉跟着我几十年了,现在交给你。它不能治病,却能帮你定心。以后遇到难事,摸摸它,就当师父还在你身边。”

这些年,无论是在山林里遭遇暴雨迷路,还是在诊室里面对疑难病症束手无策,苏瑶都会下意识地摸一摸这块玉珏。指尖触到玉珏的瞬间,仿佛就能感受到师父的力量,心里的慌乱也会渐渐平息。就像此刻,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她的心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满满的笃定。

天一亮,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陈老伯家复诊。傍晚时分给陈老伯施针配药时,她特意叮嘱过老伯的家人,夜里要多留意老伯的呼吸和体温,若是有任何异常,随时来济世观叫她。虽然离开时老伯的气色已经好了许多,但肺痨本就凶险,她必须亲自去确认病情的变化,再根据情况调整药方。她甚至已经在心里想好了,若是老伯的咳嗽有所缓解,就再加入一味润肺的甘草,让药效更温和些;若是痰中血丝未消,就得适当增加金脉草的用量,同时搭配着艾灸,帮助老伯疏通肺气。

除了复诊,弟子们的行程她也记挂在心里。林小婉和林小满今天为了寻找金脉草,在山里奔波了一整天,脚上肯定磨起了水泡,明天本想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可药房里的薄荷和金银花已经所剩无几,再过几天就是梅雨季节,湿气加重,村民们容易犯关节疼,这两种草药正是祛湿止痛的常用药,必须尽快采回来晾晒。她想着,明天早上可以让厨房煮些艾草水,让弟子们先泡泡脚,缓解一下疲劳,再带上新蒸的杂粮馒头当干粮,这样他们在山里也能补充些体力。

还有药房的整理工作,也得趁着明天上午的空闲时间完成。前几天采回来的柴胡和当归还堆在墙角,需要尽快切成薄片,放在竹筛里晾晒,不然容易发霉变质。另外,药柜里的标签有好几张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尤其是 “川贝母” 和 “浙贝母” 这两个药柜,若是标签看不清,弟子们取药时很容易混淆,必须重新写好贴上。她甚至已经想好了要用红色的朱砂写字,这样标签不仅醒目,还能保存得更久些。

苏瑶的目光又落在了桌案上的医书的,想起昨天整理师父留下的药方时,发现有一张治疗小儿积食的药方,里面的 “鸡内金” 用量标注得有些模糊。明天下午若是没有村民来问诊,她得仔细查阅一下其他的医书,确认一下准确的用量,再把药方重新誊写一遍,收入济世观的药方集里。师父当年常说,药方是医者的心血,每一个字、每一个数字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然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危及病人的性命。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从未敢忘记。

正想着,窗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林小婉的声音,带着些许小心翼翼:“师父,您还没休息吗?我看您房间的灯还亮着,特意煮了碗莲子羹给您送过来。”

苏瑶连忙转身,打开房门,看到林小婉端着一个白瓷碗站在门口,碗里的莲子羹还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苏瑶接过碗,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我刚整理完今天采回来的草药,看到您房间的灯还亮着,就想着您肯定还没休息,煮碗莲子羹给您补补身子。” 林小婉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关切,“师父,您今天为了陈老伯的事情忙了一整天,肯定累坏了,快趁热喝吧。”

苏瑶舀了一勺莲子羹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意顺着喉咙一直蔓延到心底。她看着林小婉,忽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跟在师父身边,师父熬夜整理药方,她就默默煮好热茶;师父上山采药,她就提前准备好干粮。如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