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加油鼓劲(1 / 2)
“能的。” 苏瑶对着空气轻声呢喃,声音比山间的风更轻柔,却比路边的磐石更坚定。她知道,此刻师父若是在天有灵,看到她用金脉草救了陈老伯,一定也会像当年那样笑着夸她。她将金脉草轻轻放回药篓,指尖无意间触到了药篓内侧缝着的一小块布片 —— 那是师父生前常穿的青色长衫上剪下来的,上面还留着淡淡的药香,是当归和黄芪混合的味道,十年了,从未消散。
苏瑶提着灯笼继续往回走,灯笼里的烛火在风里轻轻摇曳,暖黄色的光晕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铺满月光的小路上,像是在与她并肩同行。她的目光越过身旁的竹林,望向远处济世观的方向 —— 那里灯火通明,尤其是药房的窗户,暖光透过雕花木格窗棂,在观前的青石板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是撒了一地的星星。
那间药房,曾是她初入师门时研习药理的地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药房时,她被满架子的草药惊得说不出话来 —— 靠墙的木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罐,每个陶罐上都贴着泛黄的纸签,写着草药的名字;屋中央的药案又宽又长,表面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案角还放着师父常用的捣药杵,木柄上包着一层厚厚的包浆,是常年摩挲留下的痕迹。师父当时笑着对她说:“以后你就在这儿学医,什么时候能把这些草药认全,把《汤头歌诀》背熟,才算真正入了医者的门。”
想到这里,苏瑶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她迫切地想回到药房,想再看看药案上那些熟悉的痕迹。等她走到济世观门前时,弟子们正坐在观前的老槐树下等她,林小婉看到她,立刻站起身迎上来:“师父,您回来啦!陈老伯喝了药后怎么样了?” 其他弟子也纷纷围过来,眼里满是关切。
“已经睡下了,呼吸平稳了不少,明天再煎一剂药,应该就能好转。” 苏瑶笑着回答,语气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她拍了拍林小婉的肩膀,“你们今天辛苦了,早点去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整理草药。” 弟子们点点头,却没有立刻散去,而是看着她提着灯笼走向药房,眼神里满是敬佩 —— 在他们心里,苏瑶不仅是师父,更是像济世观的铜铃一样,传承着医者仁心的榜样。
苏瑶推开药房的木门,一股熟悉的药香扑面而来,瞬间将她包裹。她走到屋中央的药案前,放下灯笼,伸手抚摸着药案的表面。指尖划过一处浅浅的刻痕,那是师父当年为了让她记住《汤头歌诀》,特意刻在药案上的残句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当年她总记不住这句,师父便拿着小刀,一边念一边刻,刻完后还笑着说:“这样你每次抓药时都能看到,总能记住了吧。” 如今再摸到这些刻痕,苏瑶的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热。
她走到靠墙的木架前,取下最上层的一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装着的正是晒干的金脉草。她拿起几片干草药,凑到鼻尖轻嗅,淡淡的药香里,似乎还能闻到当年师父身上的味道。木架的最角落里,放着一本泛黄的医书,那是师父留给她的遗物,书页上满是师父的批注,有些地方还用红笔圈了出来,旁边写着 “此药慎用”“配伍关键” 等字样。苏瑶轻轻翻开医书,翻到记载金脉草的那一页,只见师父在旁边写着:“金脉草,解蛇毒、补气血,然需与当归同用,方能显其效。瑶儿切记,用药如用兵,不可有半分马虎。”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药房,落在医书上,也落在苏瑶的身上。她合上医书,放回木架上,转身走到药炉旁。药炉里的炭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残留的余温透过铁皮传来,带着一丝暖意。她想起白天弟子们为了寻找金脉草,天不亮就进山,回来时裤脚沾满了泥污,鞋子也磨破了,却没有一句怨言。那一刻,她忽然明白,师父当年所说的 “医者传承”,不仅仅是医术的传承,更是这份 “为病人着想,不畏艰难” 的医者仁心的传承。
苏瑶拿起药案上的捣药杵,轻轻敲了敲药罐,发出 “笃笃” 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药房里回荡,像是在与檐角的铜铃声呼应。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依旧明亮,山间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远处村落的犬吠声,也带来了济世观铜铃 “叮铃” 的声响。
她知道,今夜过后,陈老伯的病情会逐渐好转;再过几日,山脚下的村落里,又会恢复往日的热闹。而她,会继续守着这座济世观,守着师父留下的医书和草药,守着这份代代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