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何谓“走无常”(3 / 4)
在‘张三杀李四’前后记,而是在张三失怙失恃时记,如此,便要对照前后,酌情考量,再行判责。”
“原来如此……”
谈论到这些事,白山正甫顿时来了精神,他先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迫不及待地追问:“这便是说,‘功德簿’乃一本绝无错漏的证据,所谓判责,也只是依‘功德簿’而来?”
何禹答道:“姑且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功德簿’虽无错谬,却常有疏漏,许多事或许不会记上,这时,就得通过‘功德簿’回溯此人的生平,切身去看当时的景象,才能判断,这又是‘功德簿’这个法宝的另一个妙用了。”
白山正甫惊讶道:“竟还能如此!不愧是超脱凡俗之法宝,若是衙门里也有这般宝贝就好了!”
何禹笑道:“此物只有阳寿已尽者,方能在其中显现生平,若是活人,便是一张白纸、一本废书了。”
“实不相瞒,若尊下所言为真,那在下还真想见识一番这般宝贝!”说到这里,白山正甫又犹豫道:“只是传闻中,这地府县衙里,应当也都是鬼差、鬼吏,我若是应了尊下的征辟,岂非阳寿将尽?”
何禹再答:“非也,这地府中,除了寻常的鬼差鬼吏,还有一种修‘走无常’的从事、官吏,乃是活人或修士,以魂魄离体之法,于子时至寅时去地府做事。
“若是寻常凡人,长此以往,恐会受鬼气侵蚀,影响寿数,不过只要修为有成,引气入体,便不惧此了。”
“尊下所言,我已明了,只是尚还有一不解之处,”白山正甫再拱了拱手,道:“我不过一凡夫俗子,未曾修习武道,也不曾修仙道,更妄论引气入体了,尊下因何寻上了在下呢?”
“无论武道还是仙道,皆可徐徐习之,但地府征辟,看的乃是一身正气,足下在这恒阳县为吏十三年,未有疏漏,正是一身浩然正气所恃,方有今日。”
何禹说着,想到了张承道先前对自己叮嘱的“招聘技巧”,连忙补充着,画起了大饼:“修‘走无常’后,虽受限于不可轻易插手人间事务,不能领黄白之物为俸禄,却可修功德、享香火,还能获取‘黑白令’。此令牌可于地府府库中换取灵丹妙药、法宝灵器,或是诸多修炼所用的功法秘籍,有诸多用处。
“若是阳寿已尽,则依修‘走无常’时的功绩,或可位列地府仙班,是为香火神道之鬼修,享万民之香火。”
何禹把大饼画得很香,尤其是起初的好一阵“吹捧”,纵使白山正甫如此谦虚谨慎,也难免听得心神荡漾。
好在,理智仍按住了他,只听其继续问道:“敢问秦王,既然您所言,这修‘走无常’者,可为鬼差、鬼吏,那不修此道者,又该如何呢?死后受审判有罪者,在下大约知晓应当受刑罚,可若是无罪、乃至有功者,又当如何论处?”
“呵呵呵,天地轮回,生生不息。”
何禹笑了笑,捻须道:“天地感于生灵之愿,赐予众生孕育之能,生气、灵气汇聚于人体中,逐渐成人,是为阳间活人。活人有阳寿,阳寿尽则死为鬼,鬼者,又有阴寿,阴寿尽,则归于寂灭,反哺天地。世间生灵皆如此,由是轮回,生生不息。”
白山正甫听得,心中顿时一片清明。
这般说法,比人们所传说的死后永远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