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3)

加入书签

苏凌提出实拍,他颇为心动。

然而,未等他开口,陈得森率先否决,“不行,实拍风险太高,万一你们俩谁受伤,剧组的损失将以千万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作为导演,陈得森有自己的考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但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限制。

以往拍电影,摔伤胳膊腿脚不算大事。

如今,却担心有人借题发挥,影响电影口碑,甚至导致影片无法上映。

陈得森劝道:“我明白你们俩都是习武之人,难得遇到对手,心痒难耐。但时代不同了,能在电影里拍些打斗已属不易,现实中...安全第一!”

“子单,你还记得拍《导火线》时,剧组演员接连受伤,邹兆泷甚至因为那部戏对外宣称再也不敢接港岛电影了。”

“那时演员受伤赔偿较低,现在若出意外,制作成本将成倍增加!”

《导火线》原定片名为《破军》。

“破军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在古籍中被称作“耗星”,这个“耗”字象征着强大的破坏力。电影男主角马军的名字,其实与这个片名更为契合。

然而拍摄期间事故频发,演员受伤、武术指导也受伤,导演叶炜信认为片名不吉利,于是将片名改成了《导火线》。

陈得森这番话,勾起了甄子单拍摄《导火线》时的不愉快记忆。

一方面,他想把《一个人的武林》打造成一部经典;

另一方面,又担心拍摄中再出意外,影响整部电影的进程。

甄子单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但苏凌并不容易被说服。

他接演《一个人的武林》,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塑造一个经典角色!

封于修这个“武痴”人设,

本身就非常出彩。

怎么让他更加出彩呢?

就是保留与“武痴”人设相匹配的精彩打斗场面!

原版《一个人的武林》里的动作戏并不差,

但苏凌觉得还能更进一步。

“导演…单哥在 ** 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他知道怎么避开受伤的风险。”

“至于我…”

“说句大话,以我的反应能力,根本不可能受伤!”

“这样吧,我不让您为难。我和单哥的打戏,尽量从最真实的角度实拍,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在全力对抗……”

“其他演员的打戏,可以稍微调整,适当取巧。”

陈得森皱眉,“苏总,您身份金贵,万一受伤…”

这可是顶流!

粉丝千千万,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了剧组。

何况苏凌不仅是顶流,还是大老板。

苏凌打断他:“不管是我受伤,还是单哥因为我的原因受伤,所有损失由我们嘉形承担。您还有意见吗?”

“……”

你都拿钱砸人了,

我还能说什么?

面对金主的“撒币”战术,陈得森果断从心:“那好,苏总您想怎么拍?”

动作戏的拍摄其实很有讲究。

比如你一拳打来,我接住这一拳。

可以用全景接特写的方式拍摄:

打的时候用全景镜头,让观众看到两位演员的正脸和全身,看清他们发力的姿态。

这对动作演员的“真功夫”要求极高。

首先,挥拳发力时整个肢体的美感很重要。

李联杰之所以被称为“功夫皇帝”,

正是因为他的一招一式,都打得极其漂亮。

同样是打太极,他总能打得比别人好看。

其次,全景接特写时,高明的导演会给多个特写——拳头、面部都要照顾到,这也需要动作演员具备深厚的“文戏”功底。

一拳打出去,力道如何是一方面;

此外,眼神与面部表情也要配合到位,只有面部演绎足够精准,观众才能感受到出拳时的那份凶悍霸道,或是正气凛然。

这其中门道很多,也有不少取巧的方法。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动作戏备受好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