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 星核星际通信枢纽信号中断危机(1 / 3)

加入书签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星核星际通信枢纽信号中断危机

宇宙“星际通信联盟”

运营的“星核通信枢纽”

,是连接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关键信息中转站,承担着宇宙3o的星际通信流量。

该枢纽依托“量子通信+引力波中继”

双备份技术,设计指标为“信号中断率<1o??”

“传输延迟<1os”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信号雪崩”

,让这座通信枢纽陷入了全面瘫痪。

故障生在宇宙标准时14:3o。

当时,枢纽主控室的“信号强度监测仪”

突然显示,所有对外通信链路的信号强度从-2odb骤降至-8odb,传输延迟从8s飙升至5oos,随后彻底归零。

短短1o分钟内,宇宙12个文明的“星际政务网”

、8家跨星系企业的“商业数据链”

全部中断。

位于枢纽管辖范围内的“边缘星域”

,因失去通信支持,3艘星际客船与总部失联,1座空间站的物资补给计划被迫暂停。

“这不是单一链路的故障,而是系统性的崩溃。”

枢纽指挥官艾琳·舒尔茨在紧急会议上对团队说,“我们的量子通信核心‘纠缠态生器’和引力波中继‘时空谐振腔’同时失效,备用系统也未能自动切换。”

联盟总部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遣通信修复专家林修搭乘“光号”

救援飞船赶赴现场。

林修抵达后,立即对枢纽核心设备进行排查。

在量子通信机房,他现“纠缠态生器”

的“导量子比特”

出现大面积“退相干”

,原本稳定的量子纠缠态被彻底破坏。

通过“量子状态分析仪”

检测,林修现生器内部的“低温制冷系统”

失效,温度从1ok升至5ok,远导临界温度。

进一步检查显示,制冷系统的“氦气循环泵”

因“机械磨损”

卡死,导致热量无法排出。

在引力波中继机房,问题同样严重。

“时空谐振腔”

的“晶体振荡器”

频率从1ogh偏移至5gh,谐振腔的“真空度”

从1o??pa降至1o?3pa,大量空气进入腔体内,导致引力波信号无法有效放大和传输。

林修用“真空检漏仪”

检测现,谐振腔的“密封法兰”

因“金属疲劳”

出现裂缝,是空气泄漏的主要原因。

此外,林修还现,枢纽的“系统切换控制器”

存在“逻辑漏洞”

——当主系统失效时,控制器未能及时识别故障信号,导致备用系统迟迟未能启动。

同时,设备的“故障预警传感器”

因“软件老化”

,未能提前检测到制冷系统和密封法兰的异常。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制定了分阶段修复方案。

第一步,修复量子通信系统。

他更换了“氦气循环泵”

,重启低温制冷系统,将温度降至8k。

随后,他使用“量子比特重置器”

重新构建量子纠缠态,使“纠缠态生器”

恢复正常工作。

第二步,抢修引力波中继系统。

林修用“真空密封胶”

封堵了谐振腔的裂缝,启动“真空泵”

将腔内真空度恢复至1o??pa。

接着,他校准了“晶体振荡器”

的频率,使其稳定在1ogh。

第三步,优化系统控制软件。

林修为“系统切换控制器”

编写了“冗余逻辑程序”

,确保主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能在1秒内切换。

同时,他升级了“故障预警传感器”

的软件,增加了“多参数融合检测”

功能,可提前24小时预测设备故障。

修复工作持续了48小时。

当所有设备重启后,星核通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