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三三)(2 / 5)
洞口,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这沉睡千年的秘密。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渐渐西斜,戈壁的风也小了些,空气中的温度开始下降。阿木额头上渗满了汗珠,汗水滴在沙土里,瞬间就被吸干。他挖得很小心,每挖一下,都要用刷子将浮土轻轻扫开,生怕碰坏了里面的东西。
“哐当”一声轻响,工兵铲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阿木动作一顿,抬头看向陈轩:“碰到硬家伙了,像是木头。”
陈轩点点头:“慢慢把周围的土清干净,看看是什么。”
阿木应了一声,更加谨慎地清理着。又过了十几分钟,一个圆形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那是一个用胡杨木做的陶罐,罐口用一块圆形的木板封着,木板外面裹着几层麻布,麻布虽然早已腐朽,但依旧能看出当年包裹时的仔细。
“是个陶罐!”苏晴兴奋地低呼一声,相机快门声再次响起,将这一幕牢牢记录下来。
陈轩深吸一口气,伸出手轻轻碰了碰陶罐的表面。胡杨木经过千年的干燥,早已变得坚硬如铁,罐身没有任何纹饰,只有几道简单的打磨痕迹,朴素得不像是什么贵重的器物。但胸口的三目佩却热得更厉害了,像是在催促他快点打开陶罐。
“阿木,帮我把罐口的木板撬开,小心点,别弄坏了。”陈轩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副手套戴上。阿木点点头,从腰间抽出弯刀,小心翼翼地插入木板与罐口的缝隙,轻轻一撬,木板就“咔嚓”一声裂开了一道缝。
随着木板被慢慢撬开,一股淡淡的霉味夹杂着尘土的气息从罐口飘了出来。陈轩屏住呼吸,用小刷子将罐口的碎木片和尘土清理干净,然后伸手进去,小心翼翼地摸索着。
罐子里铺着一层干燥的干草,干草裹着的东西赫然出现在眼前。那麻布虽然已经发黄发脆,但依旧完整地将里面的东西包裹着,没有丝毫破损。
“是文书!”陈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将一卷麻布包裹的东西从罐子里拿出来。包裹很轻,入手就能感觉到里面是卷起来的纸张。他将包裹放在膝盖上,轻轻解开外面的麻布——麻布一触即碎,碎成了几片落在沙土里。
麻布里面,是一卷用桑皮纸制作的文书。桑皮纸早已泛黄,边缘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陈轩将文书轻轻展开,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工整的小篆,字体古朴苍劲,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这是……玄山氏的鉴宝心得?”陈轩看着文书上的内容,眼睛越睁越大。文书开篇第一句就是“玄山氏,以鉴为业,以守为任”,后面详细记录了玄山氏先祖鉴别各种文物的方法——从青铜器的锈色、玉器的质地,到书画的纸张、墨色,甚至连瓷器的釉面光泽、胎土成分都有详细的描述。
更让他震惊的是,文书里还提到了玄山氏的“天眼”传承——“天眼者,非目之力,乃心之悟也。以气感物,以心观史,方能见文物之真,辨岁月之痕。”这段话与他开启天眼的经历不谋而合,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陈哥,这上面写的是什么?”苏晴凑过来,看着文书上的小篆,一脸好奇。她虽然不懂小篆,但看着陈轩激动的神情,也知道这文书肯定不一般。
陈轩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玄山氏先祖留下的鉴宝心得,里面记录了玄山氏鉴别文物的方法,还有天眼传承的秘密!”他顿了顿,又道,“有了这些文书,我们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玄山氏的传承,还能学到更多鉴宝的技巧,以后面对那些造假集团,我们就更有把握了!”
阿木也凑了过来,虽然看不懂文书上的字,但听到陈轩的话,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太好了陈哥,这趟没白来!咱们找到宝贝了!”
陈轩小心翼翼地将文书重新卷好,用新的麻布包裹起来,放进自己的背包里。他抬头望向天边,夕阳正缓缓落下,将戈壁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远处的黑沙城遗址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又恢复了当年的模样,隐约能看到有人在城里走动,有人在灯下书写,那是玄山氏先祖留下的印记,也是他们守护文物的初心。
“我们该回去了。”陈轩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沙土,“把这些文书带回去好好研究,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关于玄山氏的秘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