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八)(3 / 5)

加入书签

我的脚印踩,别碰那些松动的碎石。”

陈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鬼谷像是被巨斧劈开的一道裂缝,两侧是陡峭的赭红色岩壁,岩壁上布满了风蚀的孔洞,远看像无数只盯着人的眼睛。谷底隐约能看到杂乱的青黑色怪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蹲伏的野兽,有的像矗立的石碑,在夕阳下投下张牙舞爪的影子,倒真应了“鬼谷”这个名字。

苏晴早就按捺不住,把相机挂在脖子上,又检查了一遍镜头:“这地方拍出来肯定有氛围感,就是光线有点暗了,得调下参数。”小林则从背包里翻出强光手电,递给陈轩一支:“等会儿进去光线不好,这手电续航久,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四人沿着谷口的碎石坡往下走,坡上的石头被风沙磨得溜滑,阿木走在最前面,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还时不时回头提醒:“踩颜色深的石头,那些发白的都是风化松了的,一踩就碎。”

陈轩跟在后面,指尖的青铜三目佩没像在烽燧遗址那样发热,却也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像是在感知着周围的环境。他抬头看向两侧的岩壁,岩壁上有不少人工凿刻的痕迹,只是年代太久,大多已经模糊,只剩下几道浅浅的凹槽,不知是当年戍卒留下的,还是后来的人刻上去的。

走了约莫十分钟,谷底的怪石越来越密集,有的石头足有两人高,表面布满了螺旋状的纹路,像是被水流冲刷过,又像是天然形成的图案。苏晴时不时停下脚步拍照,快门声在寂静的峡谷里格外清晰:“你们看这块石头,纹路像不像漩涡?太神奇了。”

陈轩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块椭圆形的青黑色怪石,表面的纹路确实如漩涡般盘旋,中心处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像是被什么东西撞击过。他伸手摸了摸纹路,触感粗糙,带着岩石特有的冰凉,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这都是风蚀和水蚀的结果,戈壁里常见。”阿木随口解释,脚步却没停,“我小时候来这儿,就觉得这些石头长得怪,爷爷说它们是‘山神的玩具’,不让我乱碰。”

小林忽然“咦”了一声,指着不远处一块半埋在沙里的怪石:“那块石头好像有点不一样,上面的纹路看着像刻上去的。”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那是一块长方形的怪石,一半埋在沙中,一半露在外面,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在干旱的戈壁里,苔藓本就罕见,长在这怪石上,更显得奇怪。陈轩蹲下身,用手拨开苔藓,石头表面果然刻着一些线条,只是苔藓扎根很深,一时难以清理干净。

“我来试试。”苏晴从背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倒出少量水在石头表面,又用软毛刷轻轻擦拭。水一浸湿,那些线条顿时清晰了不少——不是复杂的图案,而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符号,有的像“山”,有的像“水”,还有的像是某种动物的简笔画,看着像是古代的象形文字,却又和已知的甲骨文、金文不太一样。

“这不是咱们常见的古文字。”小林皱着眉,拿出手机对着符号拍照,“我以前在拍卖行见过不少古器物上的铭文,从没见过这种符号。”

陈轩也觉得奇怪,这些符号的笔画很简单,却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律,像是在传递某种信息。他盯着符号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其中一个像“山”的符号,和烽燧遗址石板上玄山氏图腾里的山形轮廓有些相似,只是少了山体间的细密线条。

“阿木师傅,你说的刻着圈圈的石头,在哪儿?”陈轩抬头问。

阿木朝峡谷深处指了指:“再往前走几十米,有块像桌子一样的石头,圈圈就在那上面。不过那地方石头堆得密,小心点。”

众人继续往前走,谷底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得怪石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呜咽。苏晴忍不住缩了缩脖子:“这地方还真有点吓人,难怪叫鬼谷。”

“别怕,都是风声。”陈轩安慰道,目光却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周围。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峡谷里藏着什么,那种感觉很微妙,不像遇到危险时的心悸,更像是一种被注视的错觉。

又走了一会儿,前面果然出现一块方形的怪石,平整的顶面像一张桌子,周围还围着几块稍小的石头,像是天然形成的座椅。阿木指着石桌的顶面:“就是这儿,你们看。”

陈轩走上前,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