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一)(2 / 6)

加入书签

随着钻探深入,更多陶片被清理出来,其中一块陶片上还残留着陶俑的面部轮廓,虽只有巴掌大,却能看清眉眼的刻画痕迹——眉骨微凸,眼角上挑,典型的汉代陶俑风格。陈轩用软毛刷轻轻清理陶片上的泥土,忽然注意到颜料层下有细微的纹路:“张教授,你看这个,是不是彩绘

张教授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看了半天:“像是朱砂打底,再涂的红彩,这种工艺在西汉中期以后才出现,说明这座墓的年代可能在汉武帝之后。”

就在这时,负责钻探的队员突然喊了一声:“张老师、陈老师,这边探到硬物了!”

众人立刻围过去,只见洛阳铲提上来的土筒里,除了黄土,还夹杂着几块青灰色的砖块。张教授拿起砖块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砖面:“是汉砖!砖面有绳纹,这是墓室墙壁用的砖!”

钻探继续进行,半个多小时后,墓的范围基本确定了——东西长约十五米,南北宽约十米,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葬,从规模来看,至少是列侯级别的贵族墓。这个发现让在场的人都兴奋起来,要知道,泾阳地区近年发掘的汉代高等级墓葬不多,这样完整的列侯级墓葬,对研究汉代关中地区的丧葬制度和社会文化有重要意义。

“必须立刻启动抢救性发掘。”张教授站起身,对老周说,“赶紧向省文物局报备,申请发掘许可,同时增派安保人员,防止有人盗墓。”

老周立刻去打电话,王经理站在旁边,脸上的紧张变成了好奇:“这么大的墓,里面会不会有金银珠宝啊?”

“考古不是挖宝,重要的是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陈轩耐心解释,“这座墓里的陶俑群,如果能完整发掘出来,就能还原汉代贵族的生活场景,比金银珠宝更有价值。而且彩绘陶俑保存不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好这些文物,不让它们在出土时受到损坏。”

王经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发掘要多久啊?我们工地还能继续施工吗?”

“至少要三到六个月,具体要看发掘进度。”张教授接过话,“墓的范围已经确定了,你们可以先施工其他区域,把这片区域留出来就行,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手续,不会耽误你们太久。”

得到肯定答复,王经理松了口气,转身去安排工地的事了。现场,考古队员们已经开始搭建临时保护棚,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对文物造成损害。陈轩和张教授蹲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前,整理已经清理出来的陶片,准备编号登记后运回实验室进行修复。

“你看这块陶片,”陈轩拿起一块带着衣纹的陶片,“衣纹是阴线刻,线条流畅,应该是熟练工匠制作的,而且陶俑的尺寸比一般的汉俑大,高度可能在一米五左右。”

张教授点头:“这么大的彩绘俑,要是能完整复原,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不过彩绘保护是个难题,出土后一旦接触空气,颜料层很容易脱落,我们得提前准备好保护剂。”

两人正讨论着,陈轩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林凯打来的。他接起电话,林凯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陈哥,联盟那边出了点事,刚才接到几个专家的电话,说收到匿名邮件,举报我们联盟筹备期间存在‘私下交易文物’的情况,现在有些专家已经提出要暂停座谈会,你看怎么办?”

陈轩心里一沉,玄山鉴宝联盟是他牵头筹备的,目的是规范鉴宝行业,防止文物走私,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举报?他皱起眉头:“邮件里有具体证据吗?举报的是谁?”

“没说具体是谁,只说‘有人利用联盟筹备之便,与文物贩子勾结’,还附了几张模糊的照片,像是在古玩市场拍的。”林凯的声音有些焦急,“现在几个老专家已经在群里讨论起来了,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联盟的公信力。”

陈轩捏着手机,目光扫过眼前的考古现场,又想起刚才清理出的陶俑碎片——一边是刚发现的汉代古墓,需要尽快开展保护发掘;一边是联盟的突发状况,关系到后续行业规范的推进。他深吸一口气,对林凯说:“你先稳住专家,就说我正在处理紧急文物保护事务,下午五点前赶回联盟,到时候当面给大家解释。另外,让技术部查一下匿名邮件的来源,看看能不能找到发件人的线索。”

挂了电话,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