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九)(3 / 4)

加入书签

伪装成窑砖的样子,边缘有道极细的缝隙,刚好能插进一把小刀。陈轩小心翼翼地撬开暗格,里面放着个巴掌大的青瓷小盒,盒身布满冰裂纹,正是汝窑的典型特征。

“这盒子……”小林刚想伸手去拿,被陈轩按住。

“别碰。”陈轩从背包里摸出副细棉手套戴上,轻轻托起青瓷盒。盒子入手微沉,盒盖与盒身严丝合缝,边缘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白痕——那是长期被某种粉末覆盖留下的印记。“里面装的可能是釉料,碰了手汗就毁了。”

他将盒子放在窑室中央的窑床上,借着探照灯的光仔细观察。盒盖上刻着一行极小的字,是宋代流行的瘦金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是传说中宋徽宗对汝窑釉色的评语,可见盒子的主人绝非普通工匠。

“师父,你看窑壁!”小林忽然指着刚才发现暗格的墙面,那里在探照灯光下,竟渗出些暗红色的印记,像是被什么液体浸泡过。

陈轩走过去,用指尖蘸了点印记的粉末,放在舌尖轻尝——微涩带苦,是朱砂混合着桐油的味道。“有人在这里做过标记,而且时间不远。”他皱起眉,朱砂桐油是行里人用来做隐蔽记号的法子,经久不褪,“伪古堂的人可能不止追咱们的人。”

话音未落,窑外忽然传来树枝摩擦的声响,紧接着是压低的说话声:“老大,那姓陈的肯定进来了,刚才看见他往这边走了。”

是伪古堂的声音!陈轩迅速将青瓷盒揣进怀里,拉着小林躲到窑床后面的立柱旁。这窑室不大,除了几根承重的窑柱,几乎无处藏身,只能赌对方没带强光设备。

脚步声越来越近,探照灯的光柱在窑室里胡乱扫射,照亮了地上的碎瓷片和炭渣。一个粗哑的声音骂道:“他娘的,跑哪儿去了?玄山氏的宝贝肯定藏在这儿!”

“老大,你看那窑床上的印记!”另一个声音喊道,“像是放了什么东西,刚拿走没多久!”

陈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悄悄摸出工兵铲,握在手里。小林紧紧攥着探照灯,指节都泛了白。

就在这时,窑外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狗吠,紧接着是人的呼喝声。伪古堂的人明显慌了:“是巡窑的老张!那老头养的狼狗凶得很,快走!”

脚步声匆匆离去,窑室里重归寂静。陈轩松了口气,刚才在来的路上,他特意跟守窑的老张打过招呼,说可能有盗墓贼出没,让他多留意。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吓死我了。”小林抹了把冷汗,“师父,现在怎么办?”

陈轩从怀里取出青瓷盒,这次他没有直接打开,而是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截松柴和火石。“玄山氏说要借火验,咱们就烧一把。”他将松柴放在窑床上,又撒了点从暗格里带出的炭粒,擦燃火石点着。

松柴“噼啪”燃烧起来,火苗不算旺,却带着种奇异的青蓝色。随着火焰升高,青瓷盒的冰裂纹路里竟渗出淡淡的光晕,像是有层薄雾在盒身流转。当火焰烧到最旺时,陈轩忽然打开盒盖——里面装着的果然是粉末状的釉料,在火光映照下,泛着雨过天晴般的淡青色。

“是真的……官窑釉方!”小林激动得声音发颤。

陈轩却注意到盒底刻着的一行小字:“玛瑙为骨,松烟为魂,得阴阳火者成。”他忽然明白过来,玄山氏所谓的“秘在松柴中”,根本不是指柴窑,而是烧窑时的松柴与釉料的配比,以及控制窑温的“阴阳火”——也就是松柴与紫芝木交替燃烧产生的温度变化。

就在这时,窑外传来老张的喊声:“陈先生,你们在里面吗?刚才好像有几个人跑了!”

陈轩盖上青瓷盒,对小林道:“把东西收好,咱们该走了。”他望着窑室深处那片被火光映照的窑砖,忽然觉得玄山氏留下的或许不只是釉方,这落马桥窑址里,恐怕还藏着更大的秘密——比如,那些传说中被私藏的官窑真品,或许根本就没离开过这里。

走出窑门时,残月已经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老张牵着狼狗站在樟树下,见他们出来,松了口气:“刚才那几个人鬼鬼祟祟的,我一喊就跑了。你们找到啥了?”

陈轩晃了晃手里的青瓷盒,笑着道:“一点老窑的釉料残渣,研究用的。”他没说真话,这釉方太过珍贵,若是传出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