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七十四)(6 / 7)
面的饕餮纹泛起青光,像活过来一样顺着纹路游走。
“这是……要开了?”小林紧张地攥紧拳头。
青光越来越亮,石板缓缓向一侧滑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一股混合着松柴和泥土的气息从洞里飘出来,带着千年岁月的沉静。
陈轩打开手电筒,光柱照向洞内——一条狭窄的石阶向下延伸,尽头隐约能看到一个宽阔的空间,墙壁上似乎还挂着什么东西。
“师父,我们进去吗?”小林的声音有些发颤,既兴奋又紧张。
陈轩回头望了一眼围挡外的街巷,隐约能看到几个黑影在徘徊。他知道,黄启生的人肯定就在附近。
“进去。”他握紧手电筒,率先踏上石阶,“但动作要快,我们不知道黄启生什么时候会来。”
石阶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显然很久没人走过。手电光扫过墙壁,陈轩忽然停住了脚步——墙上不是挂着东西,而是刻着字,是玄山氏那熟悉的笔迹:
“瓷有魂,窑有灵,藏于斯,待鉴真。”
字迹下方,是一幅完整的窑炉剖面图,炉膛的位置用朱砂标了出来,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柴烧九百六十度,方得雨过天青。”
“这是……玄山氏的窑?”小林瞪大了眼睛,“他竟然自己建了座窑?”
陈轩没说话,只是加快了脚步。他有种预感,这窑里藏着的,可能比邙山的青铜窖藏更令人震撼的秘密。
石阶的尽头是一间石室,比邙山的石室小了一半,却更加整洁。石室中央砌着一座半人高的窑炉,炉口还残留着黑色的烟灰,仿佛昨天还在烧火。
窑炉周围摆着十几个木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瓷器——有汝窑的天青釉盘,官窑的月白釉瓶,哥窑的金丝铁线碗……每一件都带着温润的光泽,在手电光下泛着玉石般的质感。
最显眼的是窑炉旁的一个木箱,打开箱盖,里面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玄山窑记》。
陈轩拿起书,刚翻开第一页,就听到洞口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黄启生的笑声:“陈先生,别来无恙啊?多谢你帮我找到这里。”
他抬头望去,黄启生带着几个壮汉站在石阶顶端,手里拿着一根撬棍,嘴角的黑痣在阴影里显得格外狰狞。
“你跟踪我们?”陈轩将《玄山窑记》塞进怀里,握紧了玄鉴镜。
“不然呢?”黄启生一步步走下来,“从你在洛阳端了我的仓库,我就知道你会来找藏宝图。不过没关系,现在东西都在我手里了。”
他指着木架上的瓷器,眼睛里闪着贪婪的光:“这些宋代名窑,随便一件就能让我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你说是不是?”
陈轩冷冷道:“这些都是国家文物,你带不走的。”
“带不走?”黄启生笑了,“这里只有我们几个人,杀了你,谁会知道?”
他挥了挥手,壮汉们立刻围了上来,手里的钢管在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
小林挡在陈轩身前,虽然吓得发抖,却咬着牙说:“你们别过来!警察马上就到!”
黄启生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警察?等他们找到这里,我早就带着宝贝走了。”
就在这时,陈轩突然举起玄鉴镜,镜面对着窑炉的方向。不知何时,石室顶部的缝隙里透进一缕阳光,正好照在镜面上,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柱,落在窑炉的烟囱上。
“咔嚓”一声,烟囱侧面的一块砖突然弹开,露出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个小小的青铜铃铛。光柱照在铃铛上,铃铛突然发出清脆的响声,声音在石室里回荡,带着奇异的穿透力。
黄启生的人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陈轩却注意到,铃铛响过之后,木架上的瓷器开始泛起淡淡的青光,和玄鉴镜的光芒交相辉映。
“这是……”他忽然想起《玄山窑记》扉页上的话,“以镜引光,以铃唤魂——玄山氏设了机关!”
青光越来越亮,黄启生的脸在光线下变得扭曲:“不管什么机关,先把东西抢过来!”
他亲自冲上来,伸手去抓陈轩怀里的书。陈轩侧身躲开,玄鉴镜的光柱正好扫过他的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