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十一)(2 / 3)
“镜”字周围竟浮现出淡淡的星图纹路,与玄鉴镜本身的星图隐隐呼应。他想起在邙山窖藏时,青铜镜与体内天眼能量的共鸣,忽然觉得这半张藏宝图,或许正是寻找玄山氏其他藏品的关键。
“张队长,”他将鸮尊放进证物箱,“这些仿品得尽快做成分检测,尤其是含银的部分。我怀疑玄山氏收藏的,可能不只是普通商周青铜器,或许跟某个诸侯国的祭祀礼器有关。”
警犬这时对着仓库角落的木箱狂吠起来。张队长拉开箱子,里面是些没来得及处理的化学试剂瓶,标签上写着“硝酸银”“氯化铵”。陈轩拿起一瓶闻了闻,刺鼻的气味让他皱紧眉头——这正是制作“速成锈”的主要原料,也是那些仿品锈色泛灰黑的原因。
“师父,您看这个!”小林从试剂瓶堆里捡起个巴掌大的青铜残片,残片上刻着半只饕餮纹,断口处能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这应该就是堂主说的盗墓团伙卖给他的残片!”
玄鉴镜照在残片上时,镜面星图突然亮起三颗星,连成一条直线,直指藏宝图上窑炉图案的位置。陈轩忽然明白,玄山氏留下的不只是藏宝地,更是一套验证真伪的密码——真品自带的物质特性,就是破解线索的钥匙。
“张队长,麻烦查一下半年前豫西到江南的盗墓团伙动向。”陈轩将残片收好,“伪古堂只是个幌子,真正拿到玄山氏其他藏品的人,恐怕已经顺着这半张藏宝图去了江南。”
他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想起玄鉴镜映出的星图。那些看似杂乱的星辰,或许正是玄山氏布下的局,每一件藏品都是解开下一处谜团的钥匙。而此刻,那半张藏宝图上的窑炉图案,正随着天光渐亮,仿佛要在纸上燃起松柴的火光。
第1040章:银锈密码
仓库的铁门被警员合上时,晨光正顺着门缝爬进来,在满地仿品青铜器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轩捏着那片带银锈的青铜残片,玄鉴镜的镜面还残留着三颗亮星的余辉,像被烙在上面的印记。
“含银的商周青铜器,史料里只记载过两件。”陈轩将残片放在证物袋里密封,指尖划过袋面,“一件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含银量不足百分之一;另一件是山西曲沃晋侯墓的编钟,银是作为合金辅料存在的。但这残片的含银量,看断口的光泽至少在百分之五以上。”
小林正在整理仿品清单,闻言抬头:“会不会是特殊用途的器物?比如祭祀时用的礼器?”他翻出手机里存的邙山窖藏青铜器照片,“邙山那些鼎簋的铜质偏红,是典型的商代晚期青铜配比,而这残片泛白,明显不一样。”
陈轩走到仓库中央的长桌旁,将半张藏宝图铺开。桑皮纸的边缘被虫蛀过,朱砂线条却依旧鲜艳,金粉在晨光里闪烁,像撒在河流上的碎金。他用玄鉴镜的边缘压住“苕溪”二字,镜光透过纸面,竟在桌布上映出几个模糊的篆字——“镜引星踪”。
“原来如此。”陈轩眼底闪过一丝明悟,“玄山氏在藏宝图里藏了双重线索,普通肉眼只能看到河流方位,必须用玄鉴镜才能读出关键信息。这‘镜引星踪’四个字,就是说玄鉴镜的星图能指引方向。”
这时张队长拿着检测报告走进来,眉头拧成个疙瘩:“陈先生,化验结果出来了。那些仿品的铜锈里,除了硫酸铜和醋酸,还检测出了微量的硫化银。更奇怪的是,那片青铜残片的断口处,有明显的电解腐蚀痕迹——这是现代盗墓贼常用的‘快速剥离’手法,用电流加速器物表面的氧化层脱落,方便运输。”
“电解腐蚀?”陈轩接过报告,指腹在“硫化银”三个字上反复摩挲,“伪古堂用硝酸银做旧,结果反而在锈里留下了硫化银的痕迹,这倒是帮了我们的忙。”他忽然看向张队长,“能不能查到这批残片的来源?比如盗墓团伙的落网人员里,有没有人知道青铜器的出土地?”
张队长摇摇头:“那伙盗墓贼是流窜作案,抓的时候人赃并获,但他们咬死说残片是在豫西山区捡的。不过我们查到个关联信息——三个月前,江南湖州警方破获过一起文物走私案,查获的几件宋代瓷器碎片上,也有类似的电解腐蚀痕迹。”
“湖州?”陈轩的目光落在藏宝图上的“苕溪”,那条河流正是流经湖州,“宋代瓷器……玄山氏的批注是‘秘在松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