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十二)(4 / 5)

加入书签

,玉质粗糙,雕着个简化的“玄”字——和邙山窖藏青铜器上的刻字惊人地相似。

“这玉佩哪来的?”陈轩敲了敲观察室的玻璃,示意李警官问这个问题。

李警官会意,把玉佩的证物袋推过去:“认识这个吗?”

老鬼的瞳孔猛地收缩,像是被烫到似的往后缩了缩手:“这……这是去年在洛阳收的,不值钱的玩意儿。”

“上面的‘玄’字,是什么意思?”

“就是个装饰……”老鬼的声音开始发颤,手指绞在一起,“警官,我真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看才戴着。”

陈轩站起身,对身边的警员说:“麻烦让李警官问他关于‘玄山氏’的事。”他有种预感,这玉佩和邙山窖藏脱不了干系,伪古堂仿造商周青铜器,恐怕不只是为了赚钱那么简单。

观察室的门开了条缝,李警官听完传话,回到审讯桌前,放缓了语气:“老鬼,我们查到你十年前因为伪造唐三彩被判过刑,当时的主犯,是不是也姓‘玄’?”

这句话像是戳中了老鬼的痛处,他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你们……你们怎么知道?”

“看来是猜对了。”李警官身体前倾,“那个人,是不是叫玄山氏?”

“不是!”老鬼几乎是吼出来的,随即意识到失态,压低声音道,“玄山氏是清末的高人,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当年的主犯,是个自称‘玄山后人’的年轻人,说手里有玄山氏的藏宝图,能找到真正的老物件。我们跟着他挖了半年,什么都没找到,最后只能靠伪造文物赚钱,结果被抓了。”

陈轩心里一动。玄山后人?难道是玄山氏的家族传承者?可邙山窖藏的青铜器上都刻着“玄”字,显然是玄山氏自己的收藏,按理说不该有后人去盗掘。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或者说,那个“玄山后人”根本是冒牌货。

“那个年轻人长什么样?”李警官追问。

“三十多岁,左眉角有颗痣,说话文绉绉的,总拿着本线装书翻来翻去。”老鬼回忆道,“他说那是玄山氏的《藏珍录》,里面记着二十多处藏宝地点。我们当初信了他的邪,把家底都投进去了……”

陈轩的呼吸顿了顿。左眉角有痣?这个特征他好像在哪见过。他猛地想起师父临终前整理的相册,里面有张泛黄的合影,师父身边站着个年轻人,左眉角确实有颗痣,照片背面写着“徒侄玄明,民国三十七年秋”。玄明……难道就是那个“玄山后人”?

“后来呢?”李警官的声音把陈轩拉回现实。

“后来他拿着我们凑的钱跑了,说是去江南找什么‘瓷都秘窑’,从此杳无音讯。”老鬼的语气里带着怨恨,“直到三个月前,我收到个匿名包裹,里面就是这半块玉佩和那几张藏宝图残片,还有堂主的联系方式……”

“藏宝图残片?”李警官追问,“在哪?”

老鬼犹豫了一下,从裤腰里摸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递了过去。李警官打开油纸,里面果然是半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用朱砂画着些模糊的线条,像是河流和山脉的走向,角落里盖着个红色的印章,依稀能看出是“玄”字。

观察室的门再次打开,李警官拿着残图走进来。陈轩接过残图,指尖触到宣纸的瞬间,就感觉到纸张边缘有不规则的撕裂痕迹,显然是从整张图上扯下来的。图上的朱砂颜料在灯光下泛着微弱的光泽,他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细看,发现颜料里混着极细的银粉——这是玄山氏常用的做标记手法,他在师父遗留的笔记里见过记载。

“这残图的纸质是清代竹纸,朱砂里掺了银粉,确实是玄山氏的风格。”陈轩肯定地说,“而且上面标注的水系,和景德镇附近的昌江流域很像,老鬼说的‘瓷都秘窑’,应该就在那一带。”

“你的意思是,伪古堂的堂主,很可能就是当年那个‘玄山后人’玄明?”李警官推测道。

“有可能,但也不排除是别人拿到了他的藏宝图。”陈轩指着残图右下角的一个小标记,那是个简化的“窑”字,外面画着个圆圈,“玄山氏的标记都有特殊含义,这个圆圈可能代表窑址的范围。你看这里的等高线,像是座山,旁边还有个三角形,应该是指窑口的位置。”

他拿出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