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笼:文明数据的鉴伪者(七十四)(3 / 4)
的线索完全吻合。陈轩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用手机拍下这段文字,继续往下翻,在附录的《玄山氏鉴宝语录》中看到了更详细的描述:“鉴物者,三法也:一观其形,二辨其质,三悟其魂。形可仿,质可造,唯魂不可假。魂者,岁月之痕,匠人之心,藏于微末,见于慧眼。”
“慧眼……”陈轩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眉心。这段话说的,不正是自己的天眼能力吗?他从小就能看到古物上不同的光晕——真品泛着温润的金光,仿品则是暗沉的灰黑色,师父说这是“天生的鉴宝眼”,难道这能力与玄山氏有关?
他拿起另一本《古玩秘闻录》,书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流传的玄山氏传说。其中一则提到,玄山氏有块贴身玉佩,背面刻着“三目识真”四字,据说能助他看破器物的伪装。传说虽带些神话色彩,但“三目识真”这四个字却让陈轩心头一震——他立刻从锦袋里取出和田玉牌,翻到正面边缘处,果然在松鹤图的角落里找到了这四个极小的阴刻字!
之前只注意到玉牌的图案和背面暗纹,竟没发现正面还藏着如此关键的信息。陈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目识真”四个字刻得极浅,笔画与松针的纹路巧妙融合,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更奇特的是,在阳光下转动玉牌,这四个字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隐隐浮现,仿佛有生命一般。
“三目……难道指的是天眼?”陈轩集中精神催动天眼能量,眼前的玉牌再次泛起淡金色光晕。这一次,他清晰地看到“三目识真”四个字周围萦绕着淡淡的能量流,与自己体内的天眼能量同频共振,就像两个相认的故人。
他急忙翻看《古玩秘闻录》的后续内容,其中一段笔记引起了他的注意:“玄山氏尝言,吾之术传于‘天目’之后,非有缘者不能得。其鉴物时眉心常有微光,人皆以为异,不知是为‘开天目’之相。”
“天目之后!开天目之相!”陈轩激动得差点打翻桌上的水杯。这段记载明确指出,玄山氏的鉴宝术来自“天目”传承,而他鉴物时眉心发光的特征,与自己催动天眼时的状态完全一致!师父从未提过天眼能力的来历,只说是家族遗传,难道师父的家族,就是玄山氏的后人?
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透过玻璃窗落在书页上,将字迹照得清晰透亮。陈轩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无数线索在脑海中交织:刻着暗纹的玉牌、“三目识真”的题字、玄山氏的“慧眼”传说、自己的天眼能力、师父的笔记……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正在慢慢拼凑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他忽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举动——老人当时已经说不出话,却死死抓着他的手按在自己眉心,眼神里满是期待和嘱托。那时只当是师父最后的不舍,现在想来,或许是在传递某种信息?陈轩下意识地按住眉心,体内的天眼能量再次涌动,这一次,他仿佛看到了一串模糊的画面:邙山深处的石室、整齐排列的青铜器、一面泛着青光的青铜镜……
画面转瞬即逝,陈轩却惊出一身冷汗。这是天眼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幻象,难道是玉牌的能量触发了某种记忆传承?他急忙翻到师父的牛皮笔记最后几页,在空白处找到了几行潦草的字迹,像是老人临终前仓促写下的:“师祖讳玄山,传天眼术,藏器于邙山,待有缘者开。玉牌为钥,镜为引,三代之后,血脉归宗。”
“师祖!”陈轩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周围看书的人纷纷侧目,他却浑然不觉,指尖颤抖地抚摸着那几行字。师父的师祖就是玄山氏!这么说,玄山氏是自己的太师祖,天眼能力是家族传承的秘术,而这块玉牌,就是开启传承的钥匙!
二十多年的疑惑瞬间解开:为什么自己天生有天眼?为什么师父对玄山氏如此痴迷?为什么玉牌会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份跨越百年的传承,像一条隐秘的血脉,终于在他这里重见天日。
他深吸几口气平复激动的心情,重新坐下梳理线索。根据师父的笔记和史料记载,玄山氏生活在清末民初,正值乱世,为了保护珍贵的商周青铜器,他将藏品藏于邙山深处,并用玉牌记录方位,留下“三目识真”的标记,等待家族后人凭借天眼能力找到它们。而所谓的“镜为引”,恐怕就是窖藏中能激活天眼的关键器物。
陈轩翻开《商周青铜器图鉴》,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