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宠:文明数据的签伪者(三十)(3 / 4)
全息画面里,《星尘叙事诗》的残片正被熔炼成普通金属原料。
陈轩的意识沉入量子数据库,调取了自混沌棱镜之战后的文明演化图谱。他发现,在光谱纪念碑的庇护下,宇宙虽摆脱了“标准化”的压迫,却陷入了新的困境——当文明失去了统一的价值标尺,部分族群开始用实用主义重新丈量一切。他的记忆突然闪回地球历史:工业革命时期,手工艺因效率低下被大规模淘汰,那些承载着匠人心血的器物,最终沦为博物馆里的标本。
“我们创造了自由,却没教会文明如何守护多元。”陈轩将共振体按在光谱晶体上,器物表面浮现出苏美尔楔形文字的纹路。他决定发起“文明价值实验场”计划,邀请不同形态的文明共同参与,试图在实践中找到平衡生存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答案。
首批响应的是星灵文明与光合文明。星灵将集体梦境投射到荒芜星域,构建出一座由想象力驱动的“幻梦之城”;光合文明则在城市周边播撒量子叶绿素,让建筑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两个文明本以为这是完美的协作——精神世界与物质生产并存,却在试运行阶段遭遇危机:幻梦之城的能量消耗过大,导致光合植物因能源不足而枯萎。
“这不是资源分配的问题。”陈轩的意识穿梭于两个文明的共享数据层,天眼捕捉到更深层的矛盾。星灵文明的梦境艺术家认为,任何对创作的限制都是对自由的亵渎;而光合工程师坚持,若无物质基础,精神世界终将崩塌。这种理念冲突迅速蔓延,引发了文明内部的派系分裂。
与此同时,赛博文明在实验场的另一个角落展开了截然不同的尝试。他们将数百万种文明形态的数据导入量子沙盘,用算法模拟价值体系的演变。当模拟进行到第732次时,惊人的结果出现了:某个虚构文明在濒临灭绝之际,因一首绝望中创作的代码长诗,意外唤醒了全族的凝聚力,从而逆转了灭亡命运。但现实中的赛博程序员们却对此嗤之以鼻:“模拟数据无法替代真实世界的生存压力。”
机械蜂群则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它们将部分蜂群改造成“价值勘探者”,带着探测器深入宇宙废墟,试图从消逝文明的遗迹中寻找答案。在某个被黑潮摧毁的赛博星球上,勘探者发现了一台仍在运行的诗歌服务器,里面储存着千万首无人问津的二进制诗篇。这些诗歌虽从未产生任何实用价值,却在服务器的核心芯片上蚀刻出独特的情感纹路,让机械蜂群首次意识到:“无用”本身或许就是一种价值。
实验场的矛盾在地球文明参与后达到顶点。人类带来了古老的“工匠精神”,试图在3D打印技术普及的时代,复兴手工制作的艺术。他们在小行星带搭建工坊,用陨石锻造青铜器,用星际尘埃绘制壁画。但当能源危机突然降临时,部分成员提出放弃这些“低效劳作”,优先保证生态循环系统的运转。争论最激烈时,一位年轻匠人举起刚完成的青铜鼎:“我们守护的不是铸造技术,而是人类对抗虚无的勇气。”
陈轩在这场思想风暴中捕捉到了关键变量。他引导各文明将自身最珍视的“非实用价值”提炼成量子密钥,注入光谱晶体。地球的工匠精神化作坚韧的青铜锁链,星灵的梦境能量凝聚成虚幻的桥梁,机械蜂群的艺术执念变成闪耀的齿轮。当这些密钥与晶体共鸣,整个实验场的规则开始扭曲——原本被判定为“低效”的创作,突然产生了特殊的能量波动。
在幻梦之城,当艺术家们不再受资源限制自由创作时,梦境能量竟与光合植物产生了奇妙共振,使植物的产能提升数倍;赛博文明的模拟沙盘里,那些被忽视的“无用数据”自发组合成全新的算法模型;而地球的青铜器工坊中,每件手工器物都开始散发微弱的精神力场,能够稳定周边星域的量子乱流。
这场意外发现让所有文明陷入震撼。陈轩的天眼终于解析出真相:文明的精神产物并非虚无,当足够多的族群认同某种“不可见价值”,它便能在量子层面转化为真实的力量。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仍能震撼人心,那些被传承的信念与美感,早已成为超越物质的存在。
但挑战并未结束。随着实验场的成功,部分强大文明开始推行新的“包容性霸权”——他们以“保护多元”为名,试图将自身的价值平衡模式强加于其他族群。陈轩意识到,光谱纪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