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吞纳河西(2 / 4)
理也。”一位武威名士出列道:“大司马刘季玉以宽仁为名,仁德闻于天下,府君若是早降,一则府君可得高官侯爵,保全身家,二则河西无有兵灾,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名武威名士言谈切切,并同步着倜傥的动作,示意众人附和于他,而在场文武,一个个的确是心怀降计,念着弃暗投明,归降于刘璋。
于是乎,坐在上首的张猛,见着自己的手下,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少,无论是郡中显宦还是青衣小吏,一个两个都纷纷进言,认为归降刘季玉为上,顽抗为下。
听着一众文武纷纷进言归降之策,张猛不由怒上心头,他抽出腰间宝剑,握在手心,同时目光逐个扫过堂下众人,和一众文武对上了眼神。
在张猛不善的目光下,堂下一众文武察觉到了张猛眸子中的杀气,一个两个默然的闭上了嘴巴,不敢再进言归降之策。
待到堂下文武全部闭上了嘴,且大堂静默了数刻后,张猛缓缓开口道:“吾意已决,必与蜀军抗衡到底。”
“若是有人不从吾者,当如此案角。”张猛大喝一声,向着身前案几的一角挥动了手中宝剑,这柄从他父亲张奂手中传承下来的宝剑,轻而易举的斩掉了案几的一角。
被斩下的案几角向着堂下众人面前翻滚而去,连着打了几个圈后,落在了埋头盯着地面的一众文武眼中。
“哼。”言罢,张猛冷哼了一声,在帐下武士的簇拥下离开了大堂。
而随着张猛的离去,大堂内的一众文武三三两两的也离开了大堂,组成一个个小团伙的众人,他们口中并不搭话,只是目视他人,从他人眸光中征询他人的意见,不时默然的点头称是。
不数日,当蜀军的旗号抵达武威姑臧城外时,太守张猛顶盔掼甲,腰悬宝刃,雄豪顾盼,熠熠生辉,立身于城头之上。
“蜀军远来,一则军士疲敝,不堪力战,二则道路悬远,运粮不便,而我军则可逸待劳,伺机破之。”张猛面带微笑,指着蜀军的前部人马,放出壮激的话语,借以振奋麾下士卒的士气。
作为名将张奂的子嗣,张猛非是不会用兵的庸俗之辈,而是精通兵法、朗朗上口的人物,因是他所出言的话语极为符合兵法所云,在场的士卒听闻后也各自心中暗道有理。
只是令张猛意料不及的是,初至武威的蜀军就做起了攻城的姿态,于城下搭建攻城用的战具,不多时就向姑臧城发起了攻势。
‘这不合常理?’张猛见着蜀军攻来,他心下甚是讶异,这天下哪有远道而来,不经修整三五日,即刻之间就引兵攻城的军队。
城下,甘宁望着看上去守御有方的姑臧城,目光中露出不屑的意味,作为一名打老了仗的猛将,他一眼就窥破了姑臧城的虚实。
虽是姑臧城看上去守御还算有模有样,然则不过是虚有其表,内中甚为虚弱,于是甘宁并不打算修整一番再行攻城,而是趁着初至城下,即大举攻城,给姑臧守军一点小小的锦帆震撼。
而守御姑臧的将校,确是为蜀军不合常理的打法所震惊到了,有士卒两股战栗,手中兵刃都险些拿不住了,只是因为有坚城为依仗,所以未曾奔逃。
“与我坚守城池,战后皆有重赏。”张猛大声宣言道,虽说蜀军的打法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