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归途偶遇(1 / 2)
就在林远乘坐的“泰山”号拉响汽笛,缓缓驶离维多利亚港的当晚,一水之隔的宝安县杨主任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加密渠道传来的简讯——“飞鸟已离巢,航线清晰。”
这短短一行字,让连续多日神经紧绷的杨主任,长长的舒出了一口积压在胸中的浊气。
他紧绷的脸庞松弛下来,甚至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笑容。
“好,好小子!”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赞赏和欣慰。
林远成功登船离港,这意味着最危险、最不可控的阶段已经过去。
按照计划,那台从日本进口的精密机床,此刻必然随着“泰山”号一同北上。
“他人走了,机床肯定就没问题了,这台引起无数风波的‘大家伙’,总算是稳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杨主任心中大定,此次南下香港的任务,至此已可宣告圆满完成,他也不负上级领导的厚望。
喜悦之余,他立刻开始部署后续工作。
此地已不宜久留,既然林远和机床都已上路,他也必须尽快返回。
他唤来保卫员,迅速下达指令,“小张,立刻安排,我们明天一早就动身返回北京。
同时,以最高密级通知天津港方面的同志,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接应的车辆和绝对可靠的人手,计算好‘泰山’号的大致抵达时间,务必在船靠岸的第一时间,确保‘特殊货物’安全转移与交接,整个过程要快、要稳、要绝对保密。”
“是!主任,我马上去办。”保卫员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杨主任走到窗前,望向南方那片依然灯火璀璨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这次香港之行,波诡云谲,远超预期。
林远这个年轻人,更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和震撼。
他想起了维多利亚港3号军用码头的腥风血雨,想起了那份即将由他签字确认、将责任一力承担的绝密行动报告。
“回去之后,还有很多事要做啊……” 他揉了揉眉心。
不仅要向上级详细汇报(当然是经过“润色”的版本),要确保机床顺利交付单位,要应付可能的外交风波,更要好好地关起门来“告诫”一下那个胆大包天却又立下奇功的林远。
然而,无论如何,一个沉重的担子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了。
“泰山”号平稳地航行在蔚蓝的南海之上。
林远在头等舱安顿好后,便来到船上的餐厅用晚餐。
餐厅装饰典雅,服务生彬彬有礼,他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几样精致的菜肴。
正当他准备用餐时,邻桌一位穿着精致丝绸唐装,精神抖擞的老者吸引了他的注意。
老者约莫六十岁年纪,面容和善,眼神却透着商人的精明,他正与同桌一位看起来像是秘书或子侄的年轻人低声交谈,口音带着浓厚的南洋闽粤风味。
似乎是察觉到林远的目光,老者转过头,对上林远的视线,友善地微微一笑,点头致意。
林远也礼貌地回以笑容。
“这位先生,独自用餐?若不介意,可以同桌,也好聊聊天,打发这船上时光。”
老者主动开口邀请,语气真诚而不失气度。
林远略一沉吟,便大方地接受了邀请,拿着自已的餐具坐了过去。
“晚辈林致远,自南洋来,做些小生意。老先生怎么称呼?”
“老朽姓陈,陈嘉堃,在印尼经营些橡胶和香料生意。林先生年轻有为,气度不凡啊。”老者笑道,目光中带着欣赏。
陈嘉堃? 林远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似乎在系统提供的一些零散经济情报里见过,是南洋一带颇有实力的爱国侨商之一,曾多次通过香港渠道向内地捐赠物资。
“原来是陈老先生,失敬。”
林远态度更显尊重,“晚辈常听家中长辈提起,南洋侨胞心系故土,令人钦佩。陈老先生此次是……?”
陈嘉堃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离乡数十年,总想回来看看。
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也想尽一份绵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