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朕问你,谢起尚能饭否?(1 / 2)

加入书签

“请陛下吩咐!”

杨策轻撂官袍衣摆,立刻拱手抱拳,单膝跪地聆听圣意。

桌案前,皇帝沉吟半晌,似乎在组织语言,又等待片刻后才缓缓道:“谢起在青州,身体可算安泰?尚能饭否?”

前左相谢起谢大人?

自谢起致仕之后,朝中左相一位始终空悬。

这会儿陛下怎么忽然问起谢大人了?

帝心难测,杨策也不敢过多揣测,立刻应声答道。

“回陛下,据臣所知,谢老在青州整日读书授徒,怡然自乐,精神势头都很好。”

皇城司直接听命于圣上,有监察百官之权,同时执掌天下情报,作为指挥使的杨策,对于谢起这位前左相,自然一直有所关注。

“嗯。”皇帝看不出神色变化,略微点了点头,“他致仕还乡已有两年了,朕想知道,他可还心有余力?”

杨策依旧低着头:“臣立刻派人前去探访。”

“不。”皇帝摇摇头,“朕要你亲自去一趟。”

杨策身形几不可察的微微一顿,随即应声:“臣遵旨。”

皇帝起身,踱步来到窗前,背对着他,语气复杂。

“谢卿是个有大才的人,如今国事艰难,朕有些想念他了,你此去青州明面上是巡查地方防务,暗地里去见一见他。”

“陛下的意思是?”杨策试探着问道。

“朕的意思……”

皇帝的声音低沉下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话锋一转,最终没有直言。

“北方旱情南方水患,金帐胡胬又虎视眈眈,这桩桩件件,都需要他替朕劳些心力。”

言尽于此,皇帝不再多说。

杨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明了。

帝王心术,他懂。

当初默许右相一派将谢起逼走的是陛下,如今国家有难,再下旨将人请回来,陛下的颜面何存?

所以,必须是谢起自己“主动”要求回京,为国效力。

尽管如此,陛下还没下圣旨直接召他回京,但这样一来,消息一旦走漏,恐怕朝中又将掀起惊涛骇浪!

“臣明白了。”杨策沉声道。

皇帝满意地转过身来,看着自己最信任的这把刀:“很好,记住,朕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朕不问。”

“臣定不辱命,劝服谢起!”

劝服二字,咬的极重。

“去吧。”皇帝挥了挥手,重新坐回龙椅,拿起那本《西游记》,却再也看不进去了。

他心中清楚,请神容易送神难。

让谢起回来,无异于引虎入山。

可眼下的困局,除了这头猛虎,又有谁能解?

杨策退出御书房,面容依旧冷峻。

但心里还是不禁一阵犯怵。

“劝服”谢起?

那位曾经权倾朝野,连陛下都要忌惮三分的老狐狸,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服的?

想要让一头猛虎乖乖听话,要么给它无法拒绝的诱饵,要么……就找到它的软肋,用刀抵住它的咽喉!

杨策的脑海中,浮现出皇帝不经意间提起的一句话。

“听说谢卿在青州收了个了不得的弟子,还写了一本叫《西游记》的话本,传得街知巷闻,你倒是可以从这里入手。”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皇宫,几个亲从已经在这里等候。

旋即,杨策冰冷的声音在空旷的宫道上响起。

“来人,备马!让几个暗探即刻动身随我前往青州!”

……

北地,五原郡。

夏末入秋时节,正值粟米灌浆期。

平常年份,这个时节本应多雨,可是今年不知怎么的,气候格外干旱,一连好几个月都滴雨未下。

大片大片的粟田中,枯黄一片,庄稼显然早就被烈日蒸干了最后一滴水分。

皮肤黝黑的老农艰难地挑着水桶,打着河沟里浑浊的泥水浇灌。

可看到田里的庄稼失去最后一丝绿意,他却忽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贼老天!你真的连一丁点活路都不给人留,要逼着我们都去死吗?”

眼看马上要到秋收时节,庄稼却干成这样。

明摆着这一整年忙活下来,他们的成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