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北风烈,战旗红:少女元帅林慧莲北伐记一~捷报与抉择(3 / 4)

加入书签

,激起千层浪,不仅在帝都,甚至在整个帝国都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一时间,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群蜜蜂在耳边嗡嗡作响。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能够彰显帝国的威严,拓展疆土;而另一些人则担心战争会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损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皇太后的决心已定,她坚信北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她的威望如日中天,无人能够撼动她的决定。而林慧莲元帅,作为帝国的军事统帅,更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信任。

在皇太后和林慧莲元帅的推动下,北伐的大方向已不可逆转。军队开始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士兵们日夜操练,磨砺武艺,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帝国的后勤保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粮草、兵器、马匹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边境,确保军队在战场上能够得到充足的供应。

整个帝国都被一种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所笼罩,人们期待着这场北伐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为帝国带来荣耀和繁荣。。

一道道诏令从帝都发出,传向四方:

——加封林慧莲为“北伐大元帅”,总领北境及调遣而来的各路兵马,便宜行事。

——以太师为留守,辅佐皇太后处理朝政,稳定后方。

——户部、兵部、工部全力配合北伐事宜,粮草军械优先供应。

——征调西境部分驻军及京畿卫戍部队一部,增援北境。

——派遣使者前往草原各部落,晓以利害,分化拉拢,孤立北蛮王庭。

一时间,整个大夏帝国仿佛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而作为这台机器的核心,林慧莲在短暂的休整和接受封赏之后,立刻返回了她的北境指挥中枢——镇北关。

镇北关,这座雄踞于燕山山脉末端的巨大关隘,是大夏帝国抵御北蛮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此次北伐的前进基地。林慧莲一回到镇北关,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中。

她首先召开了军事会议,召集了北境各军镇的主要将领:沉稳持重的副将秦山,勇猛善战的先锋营统领赵虎,精通骑兵战术的轻骑营统领韩风,以及熟悉北蛮情况的斥候营统领燕青。

帅帐之内,气氛热烈而凝重。当林慧莲宣布北伐决定时,将领们的反应各异。秦山有些担忧后勤和深入草原的风险,赵虎和韩风则摩拳擦掌,兴奋不已,燕青则低头沉思,显然在考虑情报搜集的难度。

林慧莲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将自己的战略构想和盘托出:“诸位将军,此次北伐,不同于以往的边境防御战或有限反击。我们的目标,是直捣北蛮王庭所在地——位于斡难河畔的‘狼居胥城’,彻底摧毁其统治核心,擒获或消灭其大可汗拓跋烈!”

她指着悬挂在帐内的巨大地图,地图上用红色的墨迹勾勒出草原的地形和预估的进军路线。

“我军的作战方针是:兵贵神速,以快打慢!分三路进军,东路军由秦山将军率领,沿克鲁伦河推进,吸引北蛮东部部落的注意力;西路军由韩风将军率领,奔袭贝加尔湖一带,切断北蛮与西方部落的联系,并防止其向西逃窜;本帅亲率中路主力,包括重甲步兵、主力骑兵及攻城部队,沿图拉河直插狼居胥城!三路大军,互为犄角,协同作战!”

秦山忧心忡忡地问道:“元帅,三路分兵,兵力是否过于分散?若北蛮集中兵力攻击一路,恐难支撑。”

林慧莲摇头:“秦将军放心。北蛮主力已在黑风口被我军重创,短期内难以组织大规模的集中抵抗。分兵三路,一是为了扩大打击范围,震慑各部落;二是为了切断其联系,防止其互相支援;三是可以多路搜集粮草,减轻后勤压力。我们约定好会合时间和地点,保持密切联络,一旦发现敌军主力,立刻合围聚歼!”

赵虎兴奋地站起来:“元帅英明!末将愿率先锋营,为大军开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取拓跋烈老巢!”

“赵将军稍安勿躁。”林慧莲微笑道,“先锋之职,非你莫属。但此次北伐,非只凭勇力即可。”她转向燕青,“燕统领,你的斥候营,是我军的眼睛和耳朵。务必派出最精锐的斥候,渗透到草原深处,查明北蛮王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