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毫不在意对方的情绪波动(1 / 2)

加入书签

一番礼貌寒暄后,大家说了几句见面礼节性的话。

但同时,于惊鸿他们几人也悄悄观察了一下那位汤城。

虽说早听闻对方是个年轻的老板,不过真正见了面还是让人感到惊讶。

年纪看上去才二十多一点,顶多三十岁。

这么年轻就掌握这么大规模的一家公司,实在让人忍不住羡慕。

看着人家短短一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再对比自己二十余年打拼的结果。

三人心里不由地升起些许落寞。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汤总,张大哥,酒店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们送你们过去吧。”

于惊鸿说话间走在了最前头引路。

就算现在兴华已经快要面临破产了,但这点待客之道还不成问题。

于是大伙坐上车后直接驶到了预定好的酒店门前。

路上,三人与张小敬一边交谈旧事,一边感叹往昔岁月。

他们都曾在海外念书,彼此之间的话题特别多。

虽说交往并不多频繁,可由于身处同一行业,联系倒是从未断过。

张小敬在这个领域的专业能力很强,影响力也非常广。

三人言语中的敬重,并不是虚伪敷衍。

当年公司创业的时候碰过不少难题,那时候张小敬也曾数次帮他们化解危机。

这份情感并没因时间而变淡,反倒愈发醇厚如酒。

他们的关系就像水一样平静却长久。

一群人热闹交谈的同时,一旁的汤城倒也没有被晾在一边的感觉。

虽然他说话不多,但他们都知道他才是今日的重点人物。

关于收购之事,暂时谁都没主动提及。

一直到安顿下酒店、安置好各自东西,

随从将房间稍作布置后,汤城便和张小敬以及三位兴华的人围坐一桌。

“于总,高总,董总。我想咱们不如开门见山地说吧。这次前来申沪,主要是有关收购兴华的事。各位怎么看?”

汤城坐下之后直奔主题。

话语虽然简单平稳,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断风格。

于惊鸿他们互相交换了几个眼神,一时没有马上回复。

其实想法是有的,但他们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眼下这种状况说出口总觉得难堪得很——

公司负债达五百亿元,每年净亏损上100多亿。

二十年辛苦钻研也没能打破国外在高端市场的掌控局面。

这些话让他们几个人脸都烧了起来。

“惊鸿,有啥就说啥吧,咱们龙腾要是真收购了兴华,你们几位对后续有没有特殊期望?还想继续从事这项研究吗?”

看到他们一直沉默不语,张小敬提醒了一句。

其实,在来到兴华电子前,他就告诉过汤城:这家光刻机制造商最珍贵的部分就是这三人和其背后团队。

他们三人在长达20年的尝试探索过程中并未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但已经建立起一支相当专业的研发军团。

整整一千多名工程师,个个都是精心筛选而来。

这家企业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并非技术能力弱,而是国外对手设下的专利保护太牢固。

每一个关键技术点都被设置了障碍。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推出了一系列性能不错的光刻设备模型,

其中一些甚至追得上海外同行的技术水准。

可惜只存在于实验设计稿中。

现实当中没法制造生产,是因为关键配件根本凑不出来。

这不是他们的失败,而是国内相关配套工业整体水平尚未赶上。

当时他们为购买光学镜片这类核心组件四处求助。

张小敬动用了以前在德州仪器工作的便利资源也曾帮忙打听渠道。

但是很遗憾的是,所有此类高端精密元器件都被列在全球管制清单之中。

若是由外国正规单位采购还好些,批准程序较容易通过;

但对于中国企业的请求基本处处碰壁。

这些东西完全严禁出售给华夏这边。“汤董,能说说您对兴华电子未来的规划吗?”

于惊鸿沉思了许久,没有立刻回答汤城的问题,而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