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小蘑菇”(1 / 3)

加入书签

“全军……出击!”

朱棣的怒吼,如同惊雷,在北平城外萧瑟的秋风中炸响。

数万名早已按捺不住的燕山铁骑,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咆哮,汇成一股黑色的钢铁洪流,卷起漫天的尘土,向着那片广袤无垠的漠北草原,席卷而去!

只是,这一次,在这支无敌铁骑的头顶之上,还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同伴”。

一架体型略显笨拙,外形与朱旺那艘“和谐”号有着七八分相似,却终究显得有些“山寨”的飞艇,正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缓缓地,升上了天空。

它,便是朱棣这段时间以来,倾尽王府之力,秘密打造出的,“大明北方方面军”的第一代空中侦察单位——“长风”号!

虽然,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这艘“长风”号,还无法像它的“正版”前辈那样,搭载重型武器,进行空中打击。

但,仅仅是它那能够“浮空而行,日行千里”的侦察能力,便已足以,彻底颠覆整个草原的战争形态!

……

消息,很快便传回了应天府。

武英殿内。

朱元璋看着手中那份由北平六百里加急送回来的,朱棣的“请战”奏报,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老四!”他将奏报扔在御案上,对着身旁的朱标,笑骂道,“真是个急性子!咱这边还没给他正式下令呢,他倒好,自己……就先打出去了!”

“不过……”朱元璋的脸上,又露出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与欣慰,“……有咱当年的风范!就是要这么打!就是要趁着那帮鞑子还没反应过来,给他们来个……中心开花!”

朱标看着奏报上,朱棣那张狂而又自信的笔迹,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四弟,这头被父皇压抑了多年的猛虎,终于……要出笼了。

“爹,”他有些担忧地说道,“四弟此举,虽然勇猛,但……是否有些太过冒险了?孤军深入,粮草补给,恐难为继啊。”

“怕什么!”朱元璋大手一挥,脸上充满了绝对的自信,“你忘了,他手里,还有旺儿给他的那份‘大礼’呢!”

“有那‘长风’号在天上看着,方圆百里之内,敌军的任何动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还怕什么埋伏?怕什么奇袭?”

“至于粮草……”朱元璋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草原上,有的是牛羊!敌人,就是最好的粮仓!”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落在了那片广阔的漠北之地。

“标儿,你看着吧。”他的声音,充满了帝王的豪情,“这一战,将是我大明,对北元残余势力的……最后一战!”

“从此以后,这片草原之上,将再无‘北元’!”

“——只有,我大明朝的……‘漠北都护府’!”

……

就在朱棣于北疆,掀起滔天战火的同时。

应天府,中洲岛上。

一场更为深刻、也更为影响深远的“战争”,也同样,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皇家科学院”,这座如今已成为大明朝“最高思想殿堂”的机构之内。

一场关于《大明宪法》草案的,最终审议大会,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大讲堂内,座无虚席。

主位之上,坐着的,是太子朱标。

他的左手边,是以澳王朱旺为首的,“改革派”的代表。其成员,包括了道衍、解缙、杨士奇、何嵘等一众“澳王心腹”。

而他的右手边,则是以当朝大儒方孝孺为首的,“保守派”的代表。其成员,大多是那些被朱旺从诏狱里“请”出来,学问渊博,却思想僵化的……老学士。

双方,已经为了这部将决定大明未来的“根本大法”,争论了整整十天十夜。

“……不行!此条,老夫……万万不能同意!”

方孝孺须发皆张,指着草案上的一条,气得浑身发抖。

“‘凡大明子民,无论男女,皆有平等接受教育之权利。’这……这成何体统?!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们入学识字,与男子同窗,岂不是……乱了纲常,坏了人伦?!”

坐在他对面的解缙,立刻站了起来,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方先生此言差矣!殿下曾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