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大明宪法》(3 / 3)

加入书签

兵部尚书唐铎,也跟着站了起来,他那张黝黑的脸上,同样写满了狂热。

“曾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殿下之‘全球战略’,更是……神来之笔!”

“将那帮只会惹是生非的藩王,都给咱扔到海外去!让他们去抢!去夺!去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如此一来,我大明内部,再无内耗之忧。而外部,则多了数十个……忠心耿耿的‘海外兵团’!此消彼长之下,我大明……何愁天下不定?!”

紧接着,工部尚书赵俊、新任的礼部尚书余瑱……

一个个曾经还对朱旺心存疑虑的朝廷重臣,此刻,都仿佛被集体“洗脑”了一般,纷纷站了出来,用最华丽的辞藻,最激动的语气,表达着他们对这份“伟大蓝图”的……无上支持!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看着眼前这幅,他从未见过的,君臣同心,众志成城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自己的儿子——

太子朱标。

“标儿。”

“你……以为如何?”

朱标缓缓地,站起了身。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激动与狂热,只有一种……超乎年龄的,属于储君的沉稳与睿智。

他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

“回父皇。”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儿臣以为……”

“——此策,可行。”

“然,国之大政,非同儿戏。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越是宏伟之蓝图,越需……谨慎行之。”

他抬起头,目光,缓缓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因为狂热而显得有些失去理智的重臣。

“诸位大人,只看到了‘开海’之利,可曾想过……‘开海’之弊?”

“我大明,承平已久。百姓,安于农耕。贸然开海,必将有无数百姓,弃田从商,逐利而去。届时,农桑之本,会否动摇?”

“我大明,海疆万里,卫所林立。然,水师疲敝,战船老旧。一旦国门大开,引来那西夷之觊觎,我等……又当如何御之?”

“最重要的是……”朱标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朱旺的身上,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人心。”

“当无尽的财富,从海外涌入。当商贾之地位,日益高涨。当‘利’字当头,取代了‘义’字……”

“我大明朝,那传承了千年的……礼崩乐坏,又该……何去何从?”

朱标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瞬间便浇熄了在场所有人心中那团狂热的火焰。

是啊。

他们只看到了光明,却忽略了……光明背后,那更为深邃的……黑暗。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沉寂。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旺,却突然,笑了。

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了朱标的面前,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标弟。”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欣慰的笑容。

“你能看到这些,很好。”

“非常好。”

他转过身,面对着众人,那双漆黑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光芒。

“你们所担忧的,我……都想到了。”

“而我,也早已……为这一切,准备好了……答案。”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个,他早已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的,真正的……“杀手锏”。

“——《大明……宪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