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跨越国界的理想(2 / 3)

加入书签

先生也为此少了个‘金箍’,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关羽紧握青龙偃月刀,义愤填膺:“这种篡改,不仅侮辱了先生,玷污了他作为一位反法西斯战士的情感,更是对国际纵队无数英勇战士的侮辱!”。说罢,他冷哼一声,对那些阴暗的鼠辈露出鄙夷之色。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道:“将二者混为一谈,已属不该;进而篡改先生的态度,更是错上加错,荒谬绝伦!发这种这种论调的,不是极度的无知者,便是别有用心地搅乱历史浑水”。

“之前说了国际纵队来自五十多个国家,这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如海明威以这段经历创作《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忠实记录参战历程。这些志愿者变卖家产,瞒着家人,冒着被捕风险,穿越国境奔赴西班牙。”

“对他们而言,西班牙不仅是西班牙人的西班牙,更是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道防线,是“世界的战场”。”

“在马德里保卫战中,刚刚组建的国际纵队防守最危险的阵地。当国际纵队的战士们高呼着“No Pasarán!”(他们休想通过!)的口号与敌人展开惨烈的巷战和白刃战时,极大地鼓舞了马德里市民和共和国军队的士气。他们成功守住了防线,为马德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后来,这个口号也因此成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标志性口号。”

南宋,辛弃疾击节赞叹:"壮哉!'他们休想通过',此六字气贯长虹!当年辛某抗金,若有此等志士相助,何愁中原不复!"

“在长达3个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国际纵队的战士们浴血奋战,用生命扞卫这座共和国的首都。美国林肯营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他们的英勇精神激励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

“在着名的大学城保卫战中,第十一国际旅(主要由德裔志愿者组成)和第十二国际旅(主要由意大利裔志愿者组成)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叛军的精锐部队和坦克、飞机。”

“1937年2月的哈拉马河战役,是国际纵队经历的最残酷的战斗之一。叛军意图切断马德里与外界的联系,发动了猛烈进攻。”

“隶属于第十五国际旅的美国“亚伯拉罕·林肯营”和加拿大“麦肯齐-帕皮诺营”*被命令防守一个被称为“自杀山”的战略高地。他们在缺乏炮火支援、完全暴露的情况下,承受了敌军压倒性的炮火和步兵冲击。”

“这些来自美洲的年轻人,许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拿起枪,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部队的伤亡率极高,但他们顽强的,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一位幸存的林肯营士兵回忆道:“我们不是在为西班牙政府而战,我们是在为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民而战。””

“约翰·康福德,剑桥大学年轻诗人,21岁奔赴西班牙,抵达前线几天后便英勇牺牲。他留给新婚妻子的信件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反法西斯事业的坚定。他的早逝,是文学界的损失。”

天幕下。

宋朝,辛弃疾看到约翰·康福德,仿佛看到了自己,一样的诗人,一样的弃笔从戎,辛弃疾深深的叹了口气,默默的为约翰·康福德敬了一杯酒。

明朝,郑成功动容道:"文人执剑,更显风骨。这位异国诗人,让我想起夏完淳,都是少年英杰,为国捐躯。"

“国际纵队的伟大,还在于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建立移动血库,开创前线输血先河。他们不分敌我救治伤员,体现最高尚的医德。”

“在当时美国仍实行种族隔离的背景下,林肯营却实现白人和黑人士兵完全平等。许多非裔志愿者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人'的平等和尊严。”

天幕下,各朝古人无不为之动容。

岳飞长叹:"不分人种,不分国度,无贵贱之分,皆为平等之人而战。此等境界,超越古今!"

“时间来到了1938年,为了换取佛朗哥方面释放意大利战俘,以及迫于国际压力,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迫解散了国际纵队。当战士们含泪撤离时,他们在巴塞罗那举行了最后的告别游行。”

“尽管他们最终未能阻止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但国际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