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我来示范一下吧(2 / 4)
信上跟我说了,是有点难度,但是放心,交给我绝对没有问题。”
郑思源没有什么反应,只是淡淡地点头:“那就开始吧。”
与此同时,正在和秦淮聊家常的曹桂香突然笑着说:“小秦,勾芡不顺利请了外援呐。”
秦淮没想到曹桂香耳朵这么好,隔着手机都能听到边上臧良的吹牛逼。
虽然刚才臧良吹牛逼的声音确实大了点。
秦淮笑笑,手上动作不变:“您昨天说给蟹黄酱勾芡的方法我们试过了,确实有用,我尝了之后也觉得那样的蟹黄酱更适合用来做包子。但是您说的勾芡的要求太难了,我们这些白案厨师都做不到,正好有一位红案很不错的朋友愿意过来帮忙,所以就把他请来了。”
曹桂香来了兴趣,问:“你这位朋友是做哪个菜系的”
“淮扬菜。”
曹桂香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那他恐怕有的练了。”
“啊”秦淮一愣。
“淮扬菜厨师想做到我说的那种勾芡,恐怕有些水土不服啊。如果是鲁菜厨师可能还稍微擅长一些,小秦你是不擅长勾芡,不晓得其中的门道和难度。”
“这个勾芡就像是我给你的凉拌海参的方子一样,看起来不难,真的做了就会发现做出来的东西不太行。水平有一点没到位,最后的成品都会差很多。”
秦淮苦笑:“那曹师傅您这不是故意难为我们吗我也没有擅长鲁菜的朋友。”
曹桂香笑眯眯地说:“谁说没有我也是略通一些鲁菜的,你没有发现你最近刀功进步的很快吗我觉得要不了多长时间,最多两个星期吧,你就该回虬县让我检查学习成果。”
“到时候你提要求,我来勾芡不就行了”
“先说好,双蟹包做出来,我要第1个吃。我真没吃过蟹黄和海参一起做出来的包子,早知道姑苏那边还有这样的包子,我年轻的时候就去姑苏那边玩了。”
张褚在边上默默吐槽:“我们俩年轻的时候穷得连回北平的车票都买不起,寄封信都要找支书借邮票,还去姑苏玩呢。”
曹桂香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拆自己台的老伴:“好好摘豆角,别天天想着钓鱼。也没见你钓回来几条鱼,昨天那么大的雨还撑伞出去钓,现在好吧,感冒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实在没事做就给小秦多做两套模具。”
“小秦,你张爷爷给你做的模具用着还习惯吧”
“习惯习惯。”秦淮连连道,张褚的木匠手艺绝对是没得说的,“就是最近比较忙没怎么用。”
“正常,学厨急不得,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先做你想做的。先把基础打牢了,再去研究指法、勾芡、翻勺这些东西,这些都是锦上添的玩意,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才是硬道理。”
“你看,一聊有内容的你又分心了,刚才那两个萝卜丝切得就没有之前的好。”
秦淮:……
秦淮只得继续专心致志切萝卜。
在秦淮认真切萝卜期间,臧良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诚然,臧良的勾芡水平比郑思源和谭维安加起来都要好。毕竟他是正宗的红案厨师,科班出身,练的童子功,刚才的话虽然有一些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作为一名淮扬菜厨师他的勾芡水平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勾芡是技巧,是要在有良好基础的情况下刻苦练出来的。
臧良觉得自己的勾芡还行。
虽然动作没有那么里胡哨,不够夸张,不够麻利,不够天乱坠,不像拍电视剧,其他的都还行。
这要求达到了呀。
勾薄芡,勾芡两次。
勾芡的目的是让蟹黄酱的味道没有那么浓郁,用淀粉水来冲淡,同时又给蟹黄酱厚重的口感,让它在成为包子馅的时候不至于突兀,上锅蒸制之后能给出一个更好的反馈。
臧良觉得他悟性不算差,他对蟹黄酱的理解应该没什么偏差。
但是郑思源和谭维安都觉得不行。
郑思源觉得不行,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做了非常多蟹黄酱。加上他本身就会做蟹黄酱版的双蟹包,越做他就越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蟹黄酱,他很难说出臧良哪里不行,但他知道就是不行。
谭维安觉得不行,是因为他懂蟹黄点心。
他对蟹黄点心有最真挚的热爱,站在厨师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