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苦中见真味》(1 / 2)
《苦麦菜焖苦瓜》(粤语诗)
文\/树科
甜酸苦辣咸
各有各所好!
捱世界噈另计
边个制苦渡?
今晚老虎乸
苦麦菜焖苦瓜……
话我钟意食苦
唉!苦过??咯!
《树科诗笺》2025.4.16.粤北韶城沙湖畔
《苦中见真味》
——论树科《苦麦菜焖苦瓜》的生存诗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广袤星空中,方言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与地域文化基因,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树科的粤语诗《苦麦菜焖苦瓜》犹如一枚镌刻着岭南生活印记的文化符码,以家常菜肴为引,将味觉体验与生存哲学熔铸于八行诗行之中。这首诗作在看似随意的口语化表达下,暗藏着对生命况味的深邃思考,通过方言特有的韵律节奏与意象组合,构建起极具张力的生存诗学空间。
一、方言叙事:打破诗性语言的常规边界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保存古汉语特征最为丰富的语种之一,其独特的声韵调系统与俚语词汇,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差异化的表达可能。在《苦麦菜焖苦瓜》中,树科大胆启用粤语口语词汇,如“噈”“边个”“??”等,这些在普通话语境中难以找到精准对应词的方言表述,瞬间将读者带入岭南地区的生活场域。“捱世界噈另计”中的“捱世界”生动描绘出底层民众在社会中拼搏求生的艰辛状态,而“噈”字作为粤语中表转折或强调的虚词,在口语化表达中强化了生活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反差。
这种方言叙事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追求典雅、凝练的常规边界,以近乎直白的生活话语构建诗歌文本。诗人刻意消解诗歌与日常语言的距离,使诗歌成为生活的直接切片。当“今晚老虎乸,苦麦菜焖苦瓜”以近乎戏谑的口吻呈现时,家庭晚餐的场景跃然纸上,“老虎乸”这一粤语中对家中女性长辈的俗称,赋予诗句浓厚的生活气息。方言的运用不仅是语言形式的选择,更是文化身份的确认,它让诗歌扎根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壤,成为连接个体记忆与集体文化的纽带。
二、味觉意象:从饮食体验到生命隐喻
诗中“苦麦菜焖苦瓜”这一味觉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苦瓜与苦麦菜作为岭南地区常见的食材,其与生俱来的苦涩味道成为诗歌核心的隐喻符号。开篇“甜酸苦辣咸,各有各所好”以味觉五感的平铺直叙,构建起普世的味觉认知框架,似乎在强调个体对味道的主观偏好。然而,笔锋一转,“捱世界噈另计,边个制苦渡”瞬间将味觉体验从日常饮食层面提升至生存哲学层面。在生活的困境中,“苦”不再是可选择的味觉偏好,而是不得不直面的生存境遇,“边个制苦渡”的质问,道出了面对生活苦难时个体的无奈与挣扎。
“今晚老虎乸,苦麦菜焖苦瓜”这一具体的饮食场景,成为生活苦难的具象化呈现。晚餐桌上的苦味菜肴,与前文“捱世界”的艰辛形成互文关系,家庭生活的日常细节中渗透着生存的苦涩。而结尾“话我钟意食苦,唉!苦过??咯”的自嘲,更是将味觉的苦与生活的苦进行了双重叠加。这里的“苦”已超越单纯的味觉感知,成为人生困境、命运无常的隐喻,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解构苦难,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深刻的无奈与感慨。
三、情感张力:戏谑背后的生存痛感
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独特的张力,戏谑的语言风格与深沉的生存痛感形成强烈反差。“今晚老虎乸,苦麦菜焖苦瓜”以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描述晚餐,仿佛在讲述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然而,结合前文对生活苦难的铺垫,这种轻松实则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解嘲。诗人用看似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涩,将沉重的情感包裹在幽默的语言外壳之下。
“话我钟意食苦,唉!苦过??咯”中的自嘲,是情感张力的集中爆发。表面上是对他人误解自己“钟意食苦”的回应,实际上是对生活强加苦难的无声控诉。“苦过??咯”的夸张表达,将生活的苦难推向极致,在戏谑的语调中,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生存痛感。这种情感表达策略,避免了直白抒情的空洞,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让读者在笑声中体会到泪水的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