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学堂考校(2 / 4)

加入书签

辙。

    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老先生人抑扬顿挫,令牧良想起了华夏古代,私塾先生教书的电视剧片段,感觉很是亲切。

    “先帝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癸皇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两人跟随同学们,一起齐声朗读。

    尽管有人的发声有些异常,老先生当时也未指出,继续将这一大段念完为止。

    牧良为了听清老先生的发音节律,甚至运用了精神感应,确保听到的声音精准无误。

    再对照子书银月翻译出来的简体字义,心中顿时有了许多明悟。

    “音近义同,异曲同工,大道雷同。”

    跟读完这一篇章,牧良已经将字形、字音、字义基本理清。

    字形与华夏语言的小篆书,虽有较大出入,字音、字义却十分接近,很容易读懂、弄通、释义。

    至于《孝书》字文用语,所述之事,所言之德,所明之理,小道有别,大道相似,可以说是华夏古文《孝经》的姊妹篇。

    牧良曾经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库时,接触过《孝经》,知晓这是华夏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归类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十八章本一般称为今文本,《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称为古文本。

    两相对照之下,牧良再看前头同学跟读第二遍、第三遍时,那摇头晃脑的神态,那如同诵经般的韵律,仿佛置身于华夏古代的私塾之中,正在进行进京赶考的苦读事业,做着功名利禄、金榜题名的黄粱美梦。

    思绪漫卷,代入了一部秀才赶考,路遇妖怪人狐奇恋的《聊斋志异》故事片里了。

    天方夜谭般,他跳脱的思维勾连,记起了看望堂姐牧文蓉时,对方播放的一首华夏老歌《白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牧良想得入神,忘记跟读之时,老先生停下了声音,用戒尺一拍讲台,顿时惊醒了少部分昏昏将睡之人。

    “壬镜,将《孝书》第五页10-11行,诵读一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