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萧条(1 / 4)

加入书签

    1930年3月,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大陆的春风没能带来暖意,只卷起了失业线旁人群衣角的尘埃和绝望。

    继去年十月那场席卷一切的金融风暴后,所谓的“复苏”迹象如同泡沫般接连破裂。

    胡佛总统在公开场合依然重复着“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但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街头日益汹涌的失业潮,却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

    全美失业人数已突破350万大关,对于一个人口约1.2亿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近8%的劳动力被抛入了绝望的深渊。

    福利制度?

    在那个年代,这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失去工作,往往就意味着直接滑向生存线的边缘。

    股市的崩盘让无数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而紧随其后的失业浪潮,则彻底击碎了许多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店铺被打砸,超市被抢劫,盗窃和暴力事件在各大城市急剧攀升,社会秩序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1930年3月6日,全美一百二十五万失业工人走上街头,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示威游行。

    愤怒的声浪震撼着这个自诩为“希望之地”的国度。

    ——————————————

    然而,在这片弥漫着恐慌与绝望的土地上,一丝微弱的、来自遥远东方的信号,开始透过重重迷雾,隐约闪烁。

    早在1929年11月底,当大多数美国人还天真地相信这场“黑天鹅”事件会很快过去时。

    由张汉钦秘密控制的白山黑水基金会,便开始通过其影响力网络——包括合众国际社、《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和《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刊登着关于“中国东北”招募技术工人的广告。

    起初,这些广告混杂在各类破产公告和失业新闻中,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对于许多仍怀有“美国例外”幻梦的人来说,远渡重洋去往一个陌生的东方之地,无异于天方夜谭。

    ————————————

    然而,时间进入1930年3月,冰冷的现实碾碎了最后的幻想。

    当储蓄耗尽、求职无门、甚至连最基本的尊严,都在排队领取稀疏汤水的长龙中消磨殆尽时。

    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广告词——“稳定工作”、“优厚薪酬”、“安家保障”、“建设新家园”——开始散发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它们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宣传,而是漂浮在绝望海洋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这一切能够顺利进行,背后是白山黑水基金会卓有成效的“华盛顿布局”。

    张汉钦深谙在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