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精密之舞与暗处的冷箭(1 / 4)
新热压罐的低沉轰鸣,已然成为“旭遇”
工作室夏日里的主旋律。
它不再仅仅是机器运转的噪音,更像是一头被逐渐驯服的钢铁巨兽沉稳有力的心跳,预示着蜕变与新生。
然而,正如那设备厂老师傅所言,驾驭这匹“烈马”
绝非易事。
拥有了精密工具,意味着对操作者的技艺、耐心和协作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工作室内部,俨然成了一个微型的、高运转的研中心。
空气里混合着环氧树脂的化学气味、新机器散的淡淡机油味、以及汗水蒸后的咸涩。
墙上挂满了白板,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工艺参数曲线、以及待办事项。
角落那台新电脑屏幕常亮,时而显示着实时数据流,时而打开着学术数据库的检索页面,时而运行着孙宇编写的统计分析软件。
孙宇和李文博组成的“数据分析核心”
几乎长在了电脑前。
海量的试产数据——每一批纤维的目数分布、树脂配比的精确记录、环境温湿度、每一次压力-温度曲线的细微调整、以及对应的成品性能检测报告——被他们一丝不苟地录入、整理、分析。
“第37批次,抗弯强度数据出现异常波动,偏离预测模型98。”
孙宇指着屏幕上一处跳脱的散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回溯原始记录。
当时原料预处理区的相对湿度记录缺失。”
李文博立刻翻出厚厚的纸质记录本,推了推眼镜:“确实……那天虎子负责预处理,记录表上这一栏是空的。
我问过他,他说‘感觉差不多,忘了记了’。”
“感觉?”
孙宇的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感觉’是最大的变量和不稳定源。
必须建立强制电子记录流程,数据录入与预处理工序绑定,缺一项无法进行下一步。”
他转向张伟,“能否在破碎机控制终端加装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自动录入系统?”
张伟点头,言简意赅:“可。
需加装模块,修改采集程序。
两天。”
他立刻在笔记本上画起了接线草图。
王小虎在一旁听得脸涨得通红,又是窘迫又是着急:“俺……俺以后一定记牢!
宇哥,文博哥,俺保证!
要不……要不俺现在就把那天的湿度大概感觉写下来?”
“无效数据。”
孙宇摇摇头,“过去的无法追回。
重点是建立杜绝此类问题的机制。
虎子,你的‘手感’在初期功不可没,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可重复、可量化的‘标准’。”
他的批评直接却不带情绪,让王小虎蔫了一下,但很快又用力点头:“俺明白了!
以后就是机器叫俺干啥俺干啥!
绝不再凭感觉!”
陈遇拍了拍王小虎的肩膀:“虎子,别泄气。
你的经验对判断设备状态、听声音识别异常还是很有用的,这只是要求更精细。”
他肯定了王小虎的价值,也强调了转变的必要。
张伟的工作则更加隐形却至关重要。
他就像给这头钢铁巨兽编织神经网络的程序员巫师。
大部分时间,他沉默地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泻。
他正在攻坚的是压力-温度曲线的自适应优化算法。
“旧算法,pid参数固定,应对物料批次波动能力差。”
他难得地开口解释,调出两条曲线对比。
一条相对平稳,另一条则在几个关键点出现了明显的调或滞后。
“新目标,输入实时物料参数(如纤维含水率、树脂粘度初步检测值),算法自动微调pid,或切换预存优化曲线段。”
这意味着,系统要开始具备一定的“智能”
,能够根据前端来的原料的细微不同,自动调整最合适的“火候”
,而不仅仅机械执行预设命令。
这对传感器的精度、数据采集的频率、算法的响应度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常常是屏幕上模拟运行完美,但一下载到plc实际运行,就因为一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