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播撒希望与铸就利剑(3 / 6)

加入书签

父母们看到了孩子一条新的出路,纷纷催促子女报名。

一时间,公司行政部负责登记的员工忙得不可开交。

几天后,初步筛选出的八十多名十六至二十岁的职工子女,聚集在临时清理出的厂区空地上,进行初步选拔和面试。

陈遇、毛蛋、孙宇、周凯、赵强以及特意请来的程晓风老爷子、秦老爷子作为评委出席。

选拔现场,可谓趣事百出,让人忍俊不禁。

有的小伙子膀大腰圆,一看就力气十足,被问到为什么想来,憨憨地回答:“俺爸说来了管饭,还能工资……”

引得众人哄笑。

有的则对钓鱼一窍不通,但听说能摸到各种高级钓竿,眼睛放光,不停追问:“那‘遇龙·潜渊’我能随便用吗?”

程老爷子看着这些朝气蓬勃却大多对钓鱼认知肤浅的年轻人,捋着胡须对陈遇笑道:“陈小子,你这是要在一片荒地上种庄稼啊,得费不少心思喽。”

秦老爷子则眯着眼,像打量璞玉一样扫过人群,低声道:“苗子倒是都挺精神,就看有没有那块料了。”

这时,一个略显瘦削但眼神灵动的少年引起了陈遇的注意。

他叫李默,是厂里一位寡言少语的老师傅的儿子。

在其他人或紧张或兴奋地喧哗时,他只是安静地站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周围,手里还无意识地模拟着抛竿的动作。

陈遇走过去,温和地问:“李默,你对钓鱼了解多少?”

李默抬起头,眼神清澈,不卑不亢:“陈总,我爸喜欢钓鱼,小时候常带我去河边。

我看过很多钓鱼的书和录像,台钓的路亚的都看。

我觉得……钓鱼不光是力气活,更是脑力活,得懂鱼,懂水,懂天气。”

这番话让旁边的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都微微点头。

孙宇也推了推眼镜,多看了李默两眼。

陈遇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得不错。

待会儿实操环节,好好表现。”

实操测试主要是考察身体协调性、耐心和基本的模仿学习能力。

项目包括无钩挥杆模拟抛投、穿针引线(考察手稳和耐心)、以及分组进行简单的团队协作游戏。

这下更是状况不断。

有人挥杆动作僵硬得像抡大锤,差点打到旁边的人;有人穿针引线急得满头大汗,线头怎么也穿不过去;团队游戏里,更是有争强好胜不听指挥的,有缩在后面不敢出声的。

王小虎在一旁看得直咧嘴,对身边的苏婷小声说:“婷婷,你看那小子,那胳膊甩的,俺看着都怕他把竿子甩出去!

这要是用咱的‘遇龙’,非得心疼死不可!”

苏婷笑着掐他一下:“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把钓竿当宝贝供着?总得有个学习过程嘛。”

毛蛋则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跟周凯点评:“嘿,你看那个黑小子,力气不小,是个打窝子的好材料!”

“那个戴眼镜的,手挺稳啊,适合搞调试。”

赵强则更关注学员们对气味的敏感度和动手能力,他拿着几个装着不同味型基础饵料的小袋子,随机让学员闻,并描述感觉,倒是现了几个鼻子特别灵、对味道描述很精准的苗子,让他暗自记在心里。

经过综合评定,最终有三十名少年被录取为批培训学员。

李默因其沉稳的性格、灵动的思维和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综合评分最高。

培训基地的改造工程在王小虎的督促下进展神。

旧仓库焕然一新,理论教室宽敞明亮,实操区建起了两个标准的竞技钓池,引入了活水循环系统,甚至还搭建了一个模拟溪流环境的小型路亚练习池。

装备维护区内,工具齐全,王小虎亲自带着几个老师傅,将公司捐赠的各种新旧钓竿、渔轮、配件整理得井井有条。

赵强要求的饵料实验室也格外醒目,大的不锈钢操作台,强大的通风系统,琳琅满目的原料柜和器材,让赵强满意得直搓手。

教练团队也组建起来。

除了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作为特邀总顾问和技术指导,毛蛋还从省体工队挖来了一位退休的竞技钓鱼教练负责体能和基础训练,又从本地钓鱼高手中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分别指导台钓和路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