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259 古墓探秘(2 / 11)
迷惑了,所以还没有追上来,可他们迟早都会反应过来的。
此地不宜久留。
收拾好东西,我将当作诱饵又被刺客洞穿了几个洞的白色斗篷给收了回来重新披上,望着眼前那黑蒙蒙的一片树林,忍不住悠悠叹了口气,只要再努力一阵穿过眼前这片树林,那距离我想要到的地方,也应该就近了。
……
大晚上又是在郊外深山树林之地,除了风声和偶尔受不住雪积重压而跌落或者被压断的枝条落下的声音外,什么都听不到,感觉还是有些瘆人的,突然觉得自己这就是在自讨苦吃,这一路危险重重自不必说了,平安回去了也就罢了,若是受伤或着缺胳膊少腿什么的,还不知如何向珝交代呢?而且,我若是断了哪只手或脚,珝肯定会把我另一只给一并打断了不可!
我忍不住抖了个激灵,有些无计可施的摇了摇头,边继续向前走着。
虽说已经推断出了这王锡的墓穴便是通往晋末帝萧溥的地下陵寝的入口,可那传国玉玺究竟是不是在那座地宫之内,还真是不好说。
我之所以会由此推测还是根据北齐所修订的相关国史上找了些蛛丝马迹,北齐的开国之君宇文奭在弑君篡位后,派人在宫中大肆寻找传国玉玺,甚至不惜为此杀了很多人,包括当时一些身处高位的大臣,虽然北齐的史录上说最后是一个宦官找到了传国玉玺并将他献给了宇文奭,可这其中自相矛盾之处还是令人颇觉玩味。
既然此处存疑,那我是否可以先假设宇文奭为了尽快得到这方玉玺进而稳定人心,可多方查找却依然找不到,因此他让人私刻了一方传国玉玺,再让原本管理着皇帝玉玺的内官主动献上这方传国玉玺,让一切看起来名正言顺,水到渠成,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人会多声质疑了。
可假的依然是假的,宇文奭驾崩后没多久,就有传言说这方玉玺并非是和氏璧所制的那方——传国玉玺。
其实,皇帝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而传国玉玺是一个国家政权正统合法的象征,它并不是皇帝行使权利所必须要用当的玉玺,反而是其他六方玉玺,才是皇帝日常处理国家机要,涉及军民财政外交等国家大事之时,所必须要用到的玉玺。
而宇文奭之所以要向世人宣告他手中的那方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也不过是迫于当时政治上所处的不利地位需要稳定局势所运作的手段。所以他找人重新仿造了这块传国玉玺,在当时确实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至于后来即便是有人质疑这方玉玺的真伪,也对大局无所妨碍了,因为北齐政权也逐渐开始稳固,北齐的君主也就没有最初那般畏惧世人传言这方玉玺的真伪了。
而几百年后,北齐最后一位天子带着这方传国玉玺出逃,因缘际会之下我有幸瞧见过这方玉玺,所以,在当时,我几乎就可以断定,北齐传下来的这方玉玺,绝不会那方传说中的由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玉玺”了。
既然它不是,那也就证明了真正的那方传国玉玺,应该就是在晋末帝被逼宫之时丢失的!
也就是在查看那段史料之时,一个极为特别的女人进入了我的视野,那是一个先后做了两代王朝皇后的女人,她的一生侍奉过两位皇帝,在宇文奭死后,她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先后有扶持了两位皇帝登基,而北齐皇室相残、擅杀大臣的风气也是在这个女人当政之时开启的,她的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