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小龙终出招,花呗亏百亿(2 / 4)

加入书签

;   “这个一眼看去充满温情的广告,其实利用亲情诱导提前消费,价值观极度扭曲,真的很过分。”

    “这则广告背后的意思是:提前消费才能买来温情和体面,这样的家人才是合格的家人。”

    “讲真的,广告有必要做成这个样子么?

    如果真的是一个缺钱的父亲看到会怎么样?

    借,会面临本该避免的生活中的经济漏洞。

    不借,被广告对比(暗示)得好像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一样,背上了莫名其妙的道德压力”

    “怕的不是这个父亲看了要借,而是女儿也看到这个广告,发现父亲没借.”

    “窘境的的家庭可不能看这个广告,否则父亲看了广告会愧疚,女儿看了广告会心酸,老婆看了广告,会觉得老公没本事窝囊,两口子吵架闹离婚”

    “资本家们只惦记大家口袋里的钱,至于以后大家以后怎么过怎么活,谁在乎?”

    “这是当代资本构筑的消费陷阱,给大家营造一种伪平等感,让人们误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除阶级鸿沟,殊不知这种假象就像皇帝的新衣,最终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哎呀,这么点事还看不明白么?阿里是外企,一切都怪美方就完了!”

    “个人能力有限,我能做到的只有拒绝使用花呗!”

    蚂蚁金服杭州总部。

    彭蕾盯着电脑屏幕中网上疯传的这篇文章《别让“某呗”蒙蔽了你的双眼》和评论区那些不懂事的网友,握着鼠标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篇文章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花呗精心包装的“温情营销”层层剥开,直指其“诱导负债”的本质。

    更让她恼火的是,评论区一面倒的声讨,那些曾经被他们广告感动的用户,如今正调转枪口瞄准花呗。

    看来,比资本更无情的,是广大用户说变就变的态度!

    舆论发酵后,网上还冒出了各种“关闭花呗”的流程指南,图文并茂地教用户如何一步步注销服务。

    这引起了她的警惕,看来这不是一个用户自发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一只大手在推动。

    “.数据部门统计,花呗的业务关闭用户数占比高达10%,一来一回,初步预计这个月距离之前定的目标相差百亿.”助理汇报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10%的用户丢失率,百亿损失,而且仅仅是舆论时空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可以想见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这个数字还将持续攀升。

    放出去的钱越多,回来的钱就越多,能赚的没赚在彭蕾眼中那就是亏,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要知道,像阿里这样的大厂,早已形成了一套周密严谨的流程制度。

    无论是选择代言人,还是发布广告,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只不过会根据金额范围、资源消耗程度,来确定最终审批的职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