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我的登州【四】(2 / 2)

加入书签

远处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头的正是正张顺。

杨元嗣已经做好了决定,平海军节度使的位置要由自己人来坐。

张顺是最合适的人选。

呼延庆既然要要告老还乡,那么继任者他就有推荐权。

张顺平民的身份,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一步做到平海军节度使的位置。

但是他平方腊有功,已经有了军官职位。

这就好操作多了。

杨元嗣的计划是呼延庆推推荐自己的副手韩德作为指挥使的人选。

这个理由和人选非常合情合理。

韩德已经五十多岁,基本也到了无欲无求的年纪。

这种人作为傀儡是最合适的。

张顺见了杨元嗣行了跪拜大礼,杨元嗣也安然受之。

毕竟他现在是登州郡王,又是在众人面前。

张顺也心中激荡,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如果跟了方腊,能不掉脑袋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马上就能够成为平海军的副指挥使,可谓是一步登天,光宗耀祖。

虽说在大宋,武官的地位比不上文官,那也要看你怎么比。

指挥使一类的高官,已经属于朝廷的上层人物了。

张顺知道自己这一切都是杨元嗣给的,他也心怀感激。

所以才会一上来就行跪拜大礼,他是真的从由衷心里感激。

张顺这次带来的还有两千多浔阳江上的好汉,加上眷属足有万人。

赵纬纶在登州靠近南海的地方,建了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

专门用来安置这些登州军的家属。

稍微往北的地方,是一片简易的民房,用来暂时安置那些从各地赶过来的流民。

杨元嗣给呼延庆和张顺一一引见了,晚上大摆宴席。

呼延庆和韩德席间问了张顺一些水战海战的专业性问题。

张顺对答如流,很是出乎二人的意料。

他们也不得不佩服杨元嗣的识人之能。

杨元嗣离开汴梁的时候,就跟童贯商讨了平海军的相关事宜。

童贯默许了他的计划,平海军又不关童枢密的事,

谁是指挥使又有什么区别呢?

呼延庆给枢密院上书,列了一百多人的名单。

不到一个月,所有的告审文书都传了回来,

所有的任命都通过了枢密院的批准。

最主要的是呼延庆的致仕奏章徽宗也亲笔御批。

登州水军彻底掌握在了杨元嗣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