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各有所图(2 / 2)

加入书签

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当我的意!”

郭药师听了非常高兴,对着杨元嗣跪下道“小人只听节度使的话,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杨元嗣上前将他扶了起来,认真说道:“宋人重文轻武,与燕云当地多有不同。”

“李处温这人你比我了解,以后你该如何还真是要想好了……”

郭药师这时候才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冷汗都流了下来。

“还请节度使教我!”这次他是真心实意的求教。

杨元嗣点点头,认真道:“咱们武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你部下的军卒可要看紧了……”

郭药师恍然大悟,看向这个比自己年轻很多的武人,摇曳的烛光里杨元嗣更显得神秘无比。

第二天郭药师就得了杨元嗣的将令,回涿州取了一万骑兵去继续收复那些还没有投降的城池。

杨元嗣说的对,什么也不如将强大的武力抓在手中来的实在。

杨元嗣之所以放任李处温联络大宋朝廷,教唆郭药师收拢军卒,并不是因为他们值得如此信任。

真实的原因恰巧相反,他们两个人都不值得信任。

杨元嗣之所以进入析津府之后就放纵军卒,不是平常情况下的自污,而是向朝廷表达一个态度。

徽宗不止一次的说过,攻下燕云者封王。

相比于这个虚无缥缈的王位,杨元嗣更看重的燕云实际的控制权。

他之所以不通过任何人,直接向朝廷大张旗鼓的报功,是为了做给汴梁所有人看。

整个大宋基本实现了太宗的诺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种治国模式有利有弊,最有利的收获了一大批全力支持朝廷的文官和士绅阶层。

最大的弊端恰恰也来自这一部分人,时间一长,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发现,自己的利益比国家更重要。

所以会有无数的土地兼并,表面上每个人都坐而论道,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

杨元嗣打算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