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湘菜馆(1 / 2)

加入书签

之钰与行业内多数公司一样,网红团队均由公司全权搭建、一手包办。

从量身匹配的编导、运营、剪辑,到专人负责的妆造,每一个岗位都经过精心筛选,整套运作模式几乎等同于小型造星体系。

公司在人才培养上更是毫不吝啬,每年都会安排技术岗员工进修,单是化妆师一季的培训学费就介于8000元到2.6万元之间,剪辑师的课程费用更是远高于此。

这意味着,公司在每一位新人网红身上投入的资源,都堪称价值不菲。

可偏偏有人在公司费尽心机、砸下重金捧红后,连成本都没让公司收回,就想拍拍屁股单方面解约单飞?

裴之对此态度明确:不缴够违约金,绝无可能。

关于账号归属、团队人员权责划分,早在艺人入职时签订的合同中就有清晰约定,如今严格按合同执行,本就不存在任何争议。

真正让裴之头疼的,是这两位艺人的“两面性”言论,他们在网络平台上,表面对公司表达感谢,字里行间却暗示公司管理严苛;一边宣称追求职业自由,一边又对正常离职流程提出无理质疑。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对公司声誉造成了潜在影响。

起初裴之还想好聚好散,可经此一事,她也没了耐心,当即让经纪人停掉两人所有商务合作,同时联系律师全面取证,为后续可能的纠纷做好准备。

中午,李树送来午饭。

他今年六月刚研究生毕业,如今是自由职业者,裴之便让他在自己办公室待着,一人专注写稿,一人处理工作,倒也格外和谐。

忙到下午四点多,窗外天色依旧明亮,裴之放下手头工作,转头对李树说,“阿树,我这边不忙了,咱们出去逛街吧。”

无视员工们略带幽怨的眼神,两人悠哉地逛起了商场。

李树给裴之挑了条精致手链,裴之则为他选了对袖扣。虽说这东西他一年未必能用两次,但喜欢的物件,哪怕只是摆在那儿,看着也舒心。

除此之外,他们还选了两件宝蓝色情侣款长款羊呢大衣、两件浅灰色高领毛衣;裴之还入手了一双四点五公分的高跟鞋,以及一款经典配色的新款手包,这包贵得要死,若不是为了出门撑场面,她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晚上两人在家简单做饭:一碗小米南瓜红枣粥,搭配醋溜小白菜和西红柿炒鸡蛋,吃得格外惬意。

饭后打了几套拳消食,又把新买的衣服一一挂进衣柜。看着那件宝蓝色大衣,裴之总觉得眼熟,她拍了拍李树的肩膀,“老公,你没觉得这件衣服有点眼熟吗?”

李树点点头,“你初中时有件颜色、款式都差不多的,就是没这件长。”

裴之恍然大悟,“我就说嘛!那件还是路塞从国外带给我的。哎,路塞这丫头又失联了。”

“你以为德国的研究生跟国内一样轻松?”李树笑着调侃。

裴之也跟着笑,“那倒也是,她现在熬论文熬得都没了仙女样,前段时间视频,我看她还胖了点。说也奇怪,我最近胖了,她居然也胖了。”

“隔着七八千公里还能一起发胖,这才是中国好闺蜜啊!”

俩人说说笑笑,洗漱后便早早休息了。

次日中午十点多,裴之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张名姝打来的。

原来张名姝这两天特意飞去林晚老家,陪她一起见了律师。

虽说着作权相关的官司向来难打,但林晚保留的证据格外齐全,律师看完后表示,这场官司有八成胜诉把握;至于剩下的两成风险,只要林晚别在关键时刻犯“恋爱脑”、做出糊涂事,基本不足为惧。

张名姝打这通电话,是想请裴之帮忙,提前跟杨导和制片人通个气,试着从中说和。

一来能卖杨导个人情,二来也能为林晚留条后路,毕竟她以后还得在文娱圈继续做内容,没必要把关系彻底闹僵。

裴之就依着张名姝的意思跟林制片和杨导约饭,林制片这两天正等裴之和几位投资人的消息,没多犹豫便应下了邀约。

三人约在横店附近一家湘菜馆的包厢,裴之抵达时,林制片已坐在靠窗位翻菜单,见她进门当即招手,“刚还跟杨导打赌,说你准踩着点到,果然没猜错。”

裴之笑着拉椅坐下,将包搁在邻座,“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