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场精心策划的天命骗局(3 / 4)
击中!紧接着,在满朝文武惊骇的目光注视下,王莽竟然“噗通”一声,朝着供奉着刘邦神主和高祖斩蛇剑的高庙正位,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高祖皇帝啊——!”一声悲怆至极、撕心裂肺的哭喊响彻大殿!王莽以额触地,重重叩首,整个身体都在剧烈地颤抖,涕泪纵横,泣不成声,“莽……莽何德何能!竟蒙赤帝如此厚爱!莽惶恐!莽惭愧!莽……莽唯肝脑涂地,以报天恩!焉敢不受命啊——!”
他跪伏在地,哭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仿佛承受着巨大的荣耀与无比的压力。那副痛心疾首、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模样,看得在场许多大臣都禁不住红了眼眶,甚至有人跟着抽泣起来。
只有跪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大臣甄邯,低着头,嘴角却难以察觉地微微抽搐了一下。他眼角余光瞥见王莽那重重磕在冰冷金砖上的额头,似乎……连皮都没破?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立刻把头埋得更低,跟着众人一起高呼:“天命所归!恭迎新皇!”
王莽的哭声和那“赤帝传位”的神谕,如同最猛烈的飓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大汉朝堂!所有的疑虑、所有的阻碍,在这“双重神迹”(金匮现世加王莽跪拜痛哭)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警示: 最高明的表演艺术,往往诞生于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拿捏。当神圣的殿堂沦为野心家的戏台,虔诚的跪拜之下,掩盖的或许是对规则最彻底的嘲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 禅让变废立:未央宫的新朝晨钟
初始元年腊月甲子日(公元9年1月10日)。这一天的长安城,天色阴沉得如同泼墨,刺骨的寒风刀子般刮过空旷的街道。然而未央宫前殿内外,却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被一种强行烘托出的、盛大而诡异的喜庆气氛所笼罩。
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禅让大典”即将上演。
大殿之上,五岁的孺子婴被两个体型魁梧的宦官几乎是架着,拖到了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御座前。孩子身上象征天子的十二章纹冕服显得空空荡荡,巨大的冕旒几乎遮住了他大半张惊惶的小脸。他茫然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看着那些平日里对他毕恭毕敬的大臣们此刻眼中闪烁的异样光芒,一种巨大的不安攫住了他幼小的心灵。他下意识地想寻找那个熟悉的、总是站在他身边的身影——他的“假父”王莽。
他看到了。
王莽今日没有再站在左下首。他换上了一身崭新、华丽得耀眼的赭黄衮龙袍!头戴十二旒的平天冠!正一步一步,以无比沉稳、无比庄重的姿态,踏着御阶两侧象征帝王权势的朱漆丹墀,缓缓走向那原本属于刘婴的、象征着天下至尊的御座!
孩子的瞳孔骤然收缩!一种被最信任之人背叛的巨大恐惧瞬间淹没了他!
“假父……假父!”孺子婴猛地挣脱了宦官的扶持,跌跌撞撞地向王莽跑去,伸出小手想抓住那赭黄袍的衣角,稚嫩的嗓音带着哭腔和绝望的哀求,“你要去哪里?那是我的位置!假父你别走!我怕!我怕啊——!”
凄厉的童音在空旷肃穆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刺耳!
所有大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王莽和那个扑过来的小小身影上!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莽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甚至在刘婴即将扑到他身上的瞬间,他只是微微侧身,用宽大的袍袖极其隐蔽地、却又不容抗拒地,将那只抓向他衣摆的小手轻轻拂开!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只是拂去一粒微尘。他甚至没有低头看那孩子一眼,目光依旧坚定地平视前方,仿佛眼前只是一片虚无。
“带下去。”王莽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冻结一切的寒意,清晰地传入旁边侍立的黄门令耳中。
两名强壮的宦官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毫不留情地将哭嚎挣扎的小皇帝架了起来,粗暴地拖离了大殿!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迅速远去,最终淹没在殿外呼啸的风声中,只留下满殿死一般的沉寂和群臣们苍白的脸。
王莽的脚步终于踏上了最后一级台阶。他转过身,面向匍匐在脚下的文武百官,缓缓展开双臂,如同拥抱整个天下。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他崭新的衮龙袍上,金线绣制的盘龙张牙舞爪,熠熠生辉。
宰相王舜深吸一口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