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老将的远谋(1 / 5)
赵充国屯田-老将的远谋(公元前61年)
1:烽火羌地,老骥请缨
公元前61年的春天,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可陇西(今甘肃临洮一带)通往长安的驿道上,却只有马蹄卷起的滚滚黄尘和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一匹接一匹的快马,带着浑身汗水和血污的驿卒,向着帝国的心脏——未央宫疾驰。
他们背上,插着象征十万火急的赤色翎羽。
“报——!
羌人诸部叛乱!
先零羌杨玉率众杀汉护羌校尉!
围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
“报——!
浩亹(今甘肃永登西南)、允街(今甘肃永登南)多处烽燧被焚!
边民遭戮!”
“报——!
诸羌部落相互勾结,气焰嚣张,扬言要夺回河西故地!”
……
一道道染血的军报,如同滚烫的烙铁,狠狠砸在未央宫宣室殿冰冷的金砖上。
年轻的汉宣帝刘询猛地从御座上站起,冕旒的玉珠剧烈晃动,映着他眼中燃烧的怒火。
“羌人安敢如此!”
他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几个字,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满殿群臣心头一跳。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随即又像炸开的油锅。
主战的声音立刻占据了绝对高地:
“陛下!
羌人反复无常,竟敢杀我大臣,攻我城池,屠我子民!
此仇不报,天威何在!”
一位须皆张的老将军激动地出列,声音洪亮如雷。
“臣附议!
当大军,雷霆扫穴!
必将其一举荡平,悬北阙,以儆效尤!”
又一位将领杀气腾腾。
“对!
兵贵神!
请调陇西、天水、安定诸郡骑士,并河西精锐,合兵十万,即刻西征!”
丞相魏相(当时在任丞相)也沉声建议,语气坚决。
一时间,“出兵”
、“讨伐”
、“剿灭”
之声充斥大殿,群情激愤。
就在这汹汹战意几乎要形成定论之时,一个沉稳苍老、却如磐石般坚定的声音,在殿门处响起:
“陛下,老臣……愿领兵西平羌乱!”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须已然雪白、身躯却依旧挺拔如松的老将,正迈着稳重的步伐,一步步踏入殿中。
他身着洗得白的旧战袍,脸上刻满了风霜与战火留下的深痕,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锐利如鹰。
正是时年已七十六岁高龄的后将军——赵充国!
短暂的寂静。
随即是低低的议论声。
“赵老将军?他都这把年纪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陇西险远,羌地苦寒,老人家身体吃得消吗?”
宣帝看着这位历经武帝、昭帝和自己三朝的老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快步走下御阶,亲手扶住欲行礼的赵充国:“老将军快快请起!
您年事已高,远征劳苦,朕心实在不忍……”
“陛下!”
赵充国抬起头,目光平静而深邃,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压过了殿中的喧嚣,“老臣虽老,尚能骑马开弓!
平定羌乱,国之大计!
老臣早年曾在陇西戍边,熟悉羌情地形。
若问朝中谁人最知羌事,非老臣莫属!
此战,请陛下务必允准老臣前去!”
他看着年轻天子眼中尚未消散的怒气和群臣激进的请战姿态,心中忧虑重重:“羌人性如烈火却也畏威怀德,他们聚众叛乱,必有缘由。
若不深究根本,一味只知大军征剿,劳师动众,耗费亿计,胜负难料。
就算一时得胜,也如割草,春风吹又生!
这仗,不能这么打!”
他知道,自己此行,不仅要对抗羌人,更要对抗朝中汹涌的求战潮水。
宣帝凝视着老将军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深沉的忧虑,沉吟片刻,终于重重点头:“好!
朕就将平定西羌之重任,托付给老将军!
加封老将军为平羌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