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钩弋夫人的血色黄昏(1 / 5)
甘泉遗恨-钩弋夫人的血色黄昏(公元前88年)
1:银杏叶落,储位暗涌
(公元前89年秋-公元前88年初)
甘泉宫的秋风,一年比一年更显肃杀。
金黄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铺满宫苑幽径,踩上去出簌簌的脆响,像某种无声的叹息。
轮台诏的墨迹仿佛还未干透,帝国巨舰艰难地调转着航向,向着“休养生息”
的港湾缓缓驶去。
然而,船上的舵手——武帝刘彻,这艘巨舰的缔造者与掌控者,生命之烛却在风中摇曳,光芒日渐黯淡。
病榻成了他停留最久的地方。
曾经能开三石强弓、策马逐猎千里的躯体,如今枯槁如冬日虬枝。
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痰音,每一次咳嗽都牵动着侍奉宫人紧绷的神经。
衰老带来的无力感和对身后事的深切忧虑,如同两条冰冷的毒蛇,日夜缠绕着他日渐混沌的心神。
他的目光,越来越多地停留在那个安静地守在榻前的小小身影上——刘弗陵。
钩弋夫人所生,年仅七岁的幼子。
这孩子生得异常聪颖,眉宇间依稀可见武帝年轻时的轮廓,沉静少言,眼神却清澈而专注。
当武帝费力地讲解一段《尚书》,或者指着地图讲述昔日征伐的故事时,弗陵总能安静聆听,偶尔问出的问题,稚嫩却切中要害。
“父皇,”
一次服药后,弗陵用小手轻轻抚平武帝被角,声音软糯,“今日夫子讲‘文王拘而演周易’,儿臣不懂,为何被困住了还能做学问?”
武帝吃力地笑了笑,枯瘦的手握住儿子的小手,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酸楚。
这孩子,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资质远胜于其他儿子。
更重要的是,他年幼!
年幼,就意味着可塑性强,意味着自己那些深刻悔悟的治国理念——“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或许能在这孩子手中真正得以延续。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立弗陵为太子!
看着弗陵纯净信赖的眼神,武帝心中那点慈爱与怜惜几乎要满溢出来。
他多想就这样握着儿子的小手,看着他平安长大。
他的手不自觉地轻轻抚摸弗陵柔软的头,指尖感受着孩童特有的温暖和生命力。
然而,就在这温情脉脉的时刻,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他想起了钩弋夫人赵婕妤。
年轻的钩弋夫人,正如她的姓氏“赵”
在古老宫闱谶语中暗示的那样,如同一株在帝王恩泽下骤然盛放的娇艳花朵。
她不再是初入宫时那个带着几分天真怯懦的河间少女。
随着弗陵的长大和她自身地位的稳固,那份潜藏于温婉外表下的勃勃生机与掌控欲,开始悄然显露。
她开始有意识地笼络宫人,特别是侍奉弗陵的乳母、宦官。
朝中一些嗅觉灵敏、试图“烧冷灶”
的官员,如时任奉车都尉(掌管皇帝车舆)的光禄勋霍光(霍去病异母弟),也感受到了微妙的风向变化,对她保持着谨慎的恭敬。
武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她看向弗陵时,眼中除了母爱,分明还燃烧着对权力的炽热渴望;她在宫人面前的言辞举止,也日渐流露出一种女主人的威仪。
她年轻,太年轻了!
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
而弗陵如此年幼……武帝眼中方才的温情瞬间冻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寒潭。
他抚摸着弗陵头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随即更紧地握住了那只小手,仿佛在确认什么,又仿佛在汲取某种残酷决定所需的冰冷力量。
本章警示:银杏叶落下的脆响与武帝眼中冻结的温情提醒我们:再深沉的舐犊之情,在权力传承的冰冷逻辑面前也可能瞬间凝固。
爱与控制,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2:甘泉惊变,云端坠尘
(公元前88年春末夏初)
甘泉宫的春日,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然而武帝寝殿的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皇帝一连数日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