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巫蛊之祸的序章(1 / 5)

加入书签

血色长安-巫蛊之祸的序章(公元前1o4年-公元前91年)

【巫蛊之祸的序曲-公孙贺的灭门】

(公元前92年,汉武帝征和元年)

1:长乐钟鸣,祸起萧墙

征和元年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阴霾之下。

刚过正月的热闹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寒意。

未央宫的飞檐在初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巨兽。

宫墙之内,年近古稀的汉武帝刘彻,正经历着他帝王生涯中最焦躁不安的岁月。

柏梁台一场莫名的大火,将这位晚年帝王心中最后一点安宁也烧成了灰烬。

他把自己更深地关在建章宫深处,疑神疑鬼。

每一个细微的声响,每一阵不期而至的风,都让他疑心是诅咒,是鬼神作祟。

他频繁更换寝宫,夜晚需要众多宦官持烛火护卫方能入睡。

曾经气吞山河的雄主,此刻更像一个被恐惧攫住的风烛老人。

“陛下,”

近侍小心翼翼地上前,“药熬好了,太医令说……”

“拿走!”

刘彻烦躁地挥手,打断侍从的话,眼睛死死盯着殿角阴影处,“朕听到有声音!

是不是有人在咒朕?是不是?”

他的声音嘶哑,带着神经质的颤抖。

对衰老的恐惧,对死亡的抗拒,对失去权力的焦虑,加上多年沉溺方术积累的迷信,如同无数条无形的毒蛇,啃噬着他的理智。

巫蛊——这种被认为能通过诅咒木偶(偶人)害人的邪术——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梦魇。

长安城,乃至整个帝国,都因皇帝的疑惧而绷紧了弦。

此刻,长安城东,紧邻未央宫的豪华府邸内,当朝丞相公孙贺正对着几卷竹简眉头紧锁。

作为已故大将军卫青的姐夫、皇后卫子夫的姻亲,公孙贺是卫氏外戚集团在朝堂上硕果仅存的顶梁柱。

他位极人臣,权势熏天,府邸的规制甚至隐隐僭越了礼制。

然而,这副尊荣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父亲!

父亲救我!”

一声惶急的呼唤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公孙贺的长子,官居太仆(九卿之一,掌管皇帝车马及马政)的公孙敬声,跌跌撞撞闯了进来,面色惨白如纸,官帽歪斜,额上全是冷汗。

公孙贺心中咯噔一下,升起不祥的预感:“敬声!

何事如此惊慌?”

“孩儿……孩儿挪用了北军的军饷!”

公孙敬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数额……数额巨大!

被……被人告了!

御史台的人……怕是已经在路上了!”

“什么?!”

公孙贺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被重锤击中胸口。

挪用军饷!

这在军法森严的汉朝,尤其是在多疑的武帝晚年,无异于拿整个家族的人头在赌博!

“孽障!

你……你糊涂啊!”

公孙贺气得浑身抖,手指着儿子,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深知,作为权势煊赫的外戚,本就处于风口浪尖,无数双眼睛盯着,等着抓卫氏的把柄。

儿子此举,简直是自掘坟墓,把整个家族往火坑里推!

恐惧,巨大的恐惧瞬间淹没了这位老丞相。

本章警示:权力如同悬顶之剑,荣耀的背后常是深渊。

公孙贺府邸的奢华与敬声的恐惧警示我们:荫庇之下易生骄奢,忽视规则的代价,往往是整个根基的崩塌。

敬畏法度,方能长久。

2:病急投医,丞相擒侠

御史台的弹劾奏疏犹如一道催命符,很快就摆在了刘彻的御案之上。

证据确凿,公孙敬声挪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汉代巨额款项)的铁证如山。

皇帝震怒的咆哮声穿透了建章宫的帷幕:

“太仆?九卿?朕的军饷!

北军拱卫京师,军饷也敢动?!

他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公孙家是想造反吗?!”

整个宫殿噤若寒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