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张汤与汉武帝的酷吏罗网(1 / 4)
《血色诏狱:张汤与汉武帝的酷吏罗网》
1:未央宫暗影,廷尉的青云梯(约公元前124年长安未央宫)
长安城的冬天,未央宫的飞檐挂着冰凌。
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年轻的汉武帝刘彻斜倚在榻上,眉头紧锁。
他刚登基不久,雄心勃勃,要一扫祖父辈“无为而治”
的积弊,对内削藩集权,对外反击匈奴。
但那些盘踞地方的诸侯王们,像一根根扎眼的刺,让他寝食难安。
(时代背景:汉武帝削藩集权)
“陛下,”
一个身影恭敬地跪在御案前,声音低沉平稳,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干练。
他就是廷尉张汤。
(主角登场)
张汤个子不高,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锐利得像鹰隼,似乎能洞穿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他出身小吏,从小跟着当长安县丞的父亲学法律,对各种律令条文倒背如流,更擅长把简单的案子办得“滴水不漏”
——深挖细查,牵连广泛。
(人物刻画:张汤的出身与特质)
“淮南王刘安,”
汉武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把一份密报轻轻推到案边,“他在淮南国都寿春,广招门客,着书立说(《淮南子》),还和衡山王刘赐往来密切……你说,他想干什么?”
(帝王心术:试探与暗示)
张汤的心猛地一跳。
皇帝的忧虑像一道清晰的指令,直接刻进了他的脑子里。
他太明白皇帝在想什么了:削藩!
这些拥有大片封地、财雄势大的诸侯王,本身就是皇权的最大威胁。
皇帝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足以名正言顺铲除异己的理由!
(张汤的揣摩:精准捕捉上意)
“陛下,”
张汤深深低下头,声音更加低沉,“诸侯王招募门客,着书立言,本是风雅之事。
然……古语有云:‘防微杜渐’!
门客之中,难保没有心怀叵测、妄议朝政之辈;着书立说,也可能暗藏悖逆之语。
至于诸侯王之间频繁往来……更是需要警惕!
谋反大罪,往往始于细小的端倪。
臣以为,当深究其里,辨明忠奸,以安社稷!”
(经典“深文周纳”
:将正常行为导向谋逆可能)
这番话,每个字都精准地敲在汉武帝的心坎上!
什么叫“深究其里,辨明忠奸”
?翻译过来就是:陛下放心,臣一定深挖细节(深文),罗织罪名(周纳),把淮南王、衡山王他们往谋反这条死路上整!
而且要整得证据确凿!
(张汤的承诺:暗示将罗织大案)
汉武帝微微颔,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满意。
他需要的就是张汤这把锋利、聪明、又绝对听话的刀!
这把刀,不用在乎过程是否血腥,只要能为他砍掉荆棘,扫清障碍!
(帝王心术:张汤的价值定位)
“嗯,”
武帝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仿佛只是交代一件寻常公务,“此事关系重大,就交给你廷尉府彻查。
务必……‘秉公执法’!”
“臣!
遵旨!”
张汤重重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君臣默契达成)
走出暖阁,长安城的寒风扑面而来,张汤却觉得心头一片火热。
皇帝的信任,就是最高的嘉奖!
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个足以震动天下、为自己铺就青云之路的大案,即将在他手中拉开序幕。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诸侯王们,在廷尉府的诏狱里瑟瑟抖的模样。
(张汤的野心与冷酷:案件启动)
【本章启迪】:精准洞察上级意图(张汤揣摩上意)有时能带来机遇,但警示我们:为谋求个人展或权力(张汤的青云梯),刻意迎合、曲解法理(“深文周纳”
),甚至不惜罗织构陷(谋划大案),是一条极度危险、丧失底线的歧路。
公平公正(真正的“秉公执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