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张骞十三载归汉记(4 / 5)

加入书签

:权力争夺(伊稚斜vs於单))

草原陷入了混乱!

部落之间互相猜忌攻伐,原先森严的警戒体系彻底崩溃。

看守张骞的士兵也无心再管这个半死不活的汉朝俘虏,有的被征调去打仗,有的干脆逃散。

(秩序崩溃:看守松懈)

机会!

张骞沉寂已久的心,如同死灰复燃!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千载难逢的混乱,是他唯一的逃生机会!

(张骞的决断:趁乱逃亡)

他先要找到堂邑父!

凭着零星的线索和方向感,他巧妙地避开乱兵,在混乱的营地里艰难寻找。

终于,在一个破败的奴隶帐篷里,他找到了形容枯槁、伤痕累累却依旧顽强的堂邑父!

(寻找堂邑父:患难重逢)

“主人!”

堂邑父看到张骞,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挣扎着要起身。

“老堂!

别说话,省力气!

我们走!

现在就离开这鬼地方!”

张骞用力扶起他,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激动与决心)

接着,张骞心急如焚地奔向妻儿所在的部落。

然而,当他赶到时,眼前只有一片被战火波及后留下的狼藉营地!

部落已经迁徙,人去帐空!

(寻找妻儿:人去帐空)

“不……”

张骞的心如同被重锤击中,痛苦地跪倒在地。

胡妻和孩子(如有)在哪里?是死于战乱?还是被新的主人带去了未知的远方?茫茫草原,乱世之中,寻找如同大海捞针。

(痛失妻儿:无奈的离别)

“主人!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堂邑父忍着伤痛,焦急地催促。

追兵或者其他乱兵随时可能出现。

张骞望着妻儿消失的方向,虎目含泪,心如刀绞。

他抓起地上的一把泥土,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抓住最后一丝联系。

(痛苦的抉择:带着故土记忆离去)

“等我……若有来日……”

他对着苍茫的草原低吼一声,猛地转身,眼神重新变得无比坚定:“老堂,我们走!

回家!”

这一次,逃亡相对“顺利”

混乱的匈奴草原,无人有心去追捕两个逃跑的奴隶。

张骞和堂邑父,这对患难与共的主仆,靠着多年在匈奴生活的经验和对方向的直觉,一路向南,向着魂牵梦萦的汉地狂奔!

(艰辛归途:向南!

向南!

他们翻越熟悉的祁连山山口,当看到远方隐约出现的汉朝烽燧轮廓时,两人再也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望见汉塞:百感交集)

公元前126年,一个秋日的黄昏。

长安城西北的萧关(或玉门关、阳关,具体入关地点存疑,取其象征意义),城门缓缓打开。

两个衣衫褴褛、头花白、面容枯槁如同野人般的男子,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

(入关时刻:公元前126年秋)

守关将士惊疑不定地围上来。

张骞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怀中掏出一件东西——那根被他用生命守护、无数次抚摸、早已没有节旄却依旧光滑的木杆——汉节!

(再现汉节:象征的回归)

“大……大汉使臣……张骞……归国……复命……”

他声音微弱,却如同惊雷般在寂静的关隘炸响!

(身份宣告:震撼时刻)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席卷长安!

未央宫中。

汉武帝刘彻震惊地站起身:“谁?你说谁回来了?!”

“陛下!

是张骞!

十三年前出使西域的张骞!

他活着回来了!”

宦官激动的声音都在颤抖。

(震动长安:传奇归来)

当蓬头垢面、瘦骨嶙峋却目光如炬的张骞,在堂邑父的搀扶下,手持汉节,一步步走上未央宫大殿的玉阶时,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朝堂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